冶金矿产
专访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1982届校友汪灵
2024-01-26 23:14  浏览:22
喝“地质魂酒”   点击购买  敬地质精神
01

《矿物材料学原理》重磅面世
《中国科学报》2023年7月3日电:日前,由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汪灵撰写、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的学术专著《矿物材料学原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将对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对矿物材料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强矿物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定价288元,限时折扣,售价199元/本
汪灵是西南科技大学的首届本科毕业生。现为成都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82年,他于我校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留校工作。担任过班主任、辅导员,助教、讲师,校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处处长;1990-1991年在中南大学作国内访问学者,导师是陈国达院士。1994年,汪灵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导师陈国达院士、叶大年院士)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成矿构造与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等职务;1999-200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作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1月起,在成都理工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灵是我国矿物材料学及石英原材料行业的知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课题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等多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2项,发表学术论文176篇,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2020年,在重庆市城口县发现超大型陶粒页岩矿,探明陶粒页岩资源量的潜在经济价值200多亿元。研制的高纯石英加工新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22年通过挂牌交易方式以525万元转让,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0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该书《矿物材料学原理》一经面世即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矿物学界、材料学界和非金属矿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被誉为国内外矿物材料学的奠基之作。著名矿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在《矿物材料学原理》序言中指出:该书是关于矿物材料学的集大成之作,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关于矿物的材料属性与应用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理论著作,首次构建了矿物材料学的系统性理论和学科知识体系,填补了矿物材料学的系统性理论研究空白,丰富和发展了矿物学,对于矿物材料学具有奠基性意义。

全书有106万字,317幅彩色插图,228张表格。出版这本工程浩大的专著需要多长时间?汪灵给我们的答案是40年,他对别人说的是10年。的确,细算起来,他从事“矿物材料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已经整整40年了。

当问及“撰写《矿物材料学原理》这本书碰到了哪些难题”时,汪灵列举了五大难题,并解释说这也是能否完成这部书应当具备的“五要素”。

一是知识的宽度。矿物材料学是矿物学与材料学相结合的产物,并涉及与矿物加工工程、化学与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试想,出版这样一本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学术著作,并且图文并茂、数据严谨的专著,怎能缺少“博学”呢?为此,汪灵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吸收、完善和提高。

二是知识的深度。光有宽度,写得再多,也只会让人感觉空泛,不能启发人。《矿物材料学原理》中每一章节的小内容,都可以作为论文单独去发表。做到了宽而不浅,深而不奥,为“加强矿物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增加知识的深度,汪灵在三十出头时还坚持完成了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后来又赴剑桥大学访学,给参阅和借鉴西方先进理论提供了条件。

三是坚实的文字功底。《矿物材料学原理》受到大家一致高度好评的一个原因是,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行文流畅,深入浅出,甚至具体的句型句式都很讲究。汪灵说,这些看似容易的东西,正是一个理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于这部106万字的鸿篇巨著来说,文字能力甚至关键到它的成败。他说,他的文字功底得益于从小爱看书。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在与他的谈话中“屡听不鲜”。他指出,“理工科学生,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培养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光是学会公式,还不够。”

四是良好的身体。在著书这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脑力的维持,还需要体力的支撑。汪灵十分注重锻炼身体,这不仅能排解很多的压力,并且能激发出创作的活力。

五是内心的坚毅。汪灵认为,“坚毅”不仅是著书的必备品质,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汪灵用不懈努力,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例如时间的分配。汪灵说,“我每天不仅要备课,还要上课,除此之外,要参加一些会议或者活动。每天真正留给我写书的时间并不多,而一天只能写不到一页”。靠的是挤时间、抢时间、与时间赛跑,才有了这本“填补矿物材料学系统性理论研究空白”的专著。正如他在前言中写道:完成本书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

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方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水滴石穿。

03


从偶然走向必然


当提到专业选择的时候,汪灵说,“选择这个专业有很大的偶然性”。那时,国家刚刚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人们对于高等学校以及专业的了解非常有限。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是国务院1978年3月批准成立、国家建材部直属高校,又是全国惟一一所有“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探”这个专业的学校,感觉还可以。但是,学校几年前刚从石棉搬迁出来,办学条件很艰苦,入校后的第二个学期,也就是1979年4月,才搬迁到了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的这个校址;1978级仅有两个本科专业、72名学生。一看到这种状况,有人“不想读了”,而我的想法是,“既来之,则安之,我要在这个专业走下去”。



通过汪灵的人生轨迹,很多人感叹,他每一步都走得很好。对此,汪灵却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因为,偶然地选择了一个偶然的专业,又由于一些必然因素,走到了今天。如要说必然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个专业而做的,把它当成自己一生的陪伴。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认准了这个目标,就用心去做好这件事。

交谈中,汪灵回忆起在母校求学阶段借书的情景,对我的心灵产生了震撼。“到图书馆去借书,就好像去商场抢购打折商品”“真害怕书被别人抢先借走了,只要拿到一本,我就先把它借了,不管是不是本专业的学习书”。与其说是借书,更像是在抢书。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累能力,淬炼精神,一定是他取得成功的必然因素。

没有一种成功只倚仗着“偶然”,通向成功的路上,饱含着“必然”的努力。

04


“坚毅”是每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品质


不变的是初心,万变的是环境。

汪灵,是一位躬身实践、勤于著述的谦谦学者,也是一位杏坛耕耘、桃李满园的谆谆师长。在41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长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矿物材料学等课程,先后培养了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108名。



他说,我从1982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整整41年。如果有人要问我这40年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做了什么事?我的回答是,主要干了一件事:研究矿物材料学,教授矿物材料学,创建了矿物材料学这一门新学科。

他向我们强调:“大学生应该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从个人行为层面凝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大学生,他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每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其次是要尊重专业,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为个人安家立命奠定基础,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也十分重要,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友善是爱心的外化,要与人为善、与物为善,不管是对同学还是老师都要和气,都要友善。”汪灵指出:现在,有的大学生无法做到这简单的八个字。一些人不爱国,崇洋媚外,忘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些人不敬业,总是想一口吃个胖子,缺乏用心和恒心;一些人谎话连篇,对人不真诚;也有一些人不友善,戾气太甚,不能和老师、同学、乃至父母,平心静气地进行交流。

坚毅,是采访中,汪灵多次提及的热词。他认为,“坚毅”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质。要成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历史上成大事者,无不拥有坚毅的品质。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耐力和坚毅。例如,在上述完成这部书应当具备的“五要素”中,缺少了“坚毅”这个要素,其他都是白费。

世界上哪有一蹴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历磨砺才能收获良机。

来源 | 西南科技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