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刘军枫教授、王连英教授、韩爱娟副教授在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上发表了题为“ZnS/C
Dual-Quantum-Dots Heterostructural Nano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Photocatalytic H2O2 Production”的文章。本文采用原位转化策略开发了一种由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组成的双量子点异质结(ZnS/C-DQDH),该材料在光催化产H2O2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且易于回收。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ZnS量子点与C量子点之间的Zn-O-C键显著提高了电荷分离效率。在纯水中,ZnS/C-DQDH光催化H2O2产率达到2896.4 μmol·gcat-1·h-1,是ZnS QDs光催化H2O2产率的17倍。此外,ZnS/C-DQDH在五次循环后H2O2产率没有明显降低。
研究背景
过氧化氢(H2O2)广泛应用于医药消毒、化工合成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然而,工业上生产H2O2主要采用蒽醌法,这种方法能源消耗大还会产生剧毒的副产物。光催化产H2O2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作为其动力来源,有望替代高毒高能耗的蒽醌法生产H2O2。然而,由于光催化剂的局限性,目前光催化生产H2O2的效率仍然不能满足工业规模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稳定的H2O2光催化材料。
图文导读
图1介绍了ZnS/C-DQDH量子点异质结的合成过程,以及对该材料进行的一系列表征。首先,以硝酸锌和苯甲酸钠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制备了Zn(OH)BI(BI: Benzoic inos )纳米纤维。其次,用H2S气体处理Zn(OH)BI纳米纤维,Zn2+与S2-反应生成ZnS量子点,同时质子与COO-结合形成苯甲酸基体(BA)。最后,ZnS-BA在Ar气氛中煅烧过程中,BA基体碳化转化为C量子点,形成ZnS/C-DQDH。
图2介绍了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图2a)可以看出,ZnS/C- DQDH中存在大量-OH基团,在1620 cm-1处的峰归属于Zn-O键。ZnS/C-DQDH的O 1s图中,531.4 eV处的峰可以分配给Zn-O-C键。将ZnS QDs与C QDs耦合后,O 1s的峰向低能方向移动,表明在Zn-O-C键中电子流从ZnS QDs流向C QDs。这些结果强调了含氧基团在原位生成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以及形成坚固的Zn-O-C键中的重要性,这可能会促进光催化中的电荷分离。
理论计算研究了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之间的电荷转移。ZnS层和C层通过Zn-O-C键结合。沿x方向计算平面平均电子密度差Δρ(图3a)。在中间层,C层为正值,而ZnS为负值,说明电子通过Zn-O-C键从ZnS层转移到C层。ZnS-C层电荷密度差分布如图3b所示。蓝色和黄色区域分别代表电子消耗和积累。显然,C层的O原子从ZnS的Zn原子中获得了丰富的自由电子。图3c中C层中的O原子在ZnS中的电子局域化程度(绿色)高于Zn原子(蓝色),表明C层与ZnS层之间通过Zn-O-C键存在强烈的界面电子转移。理论结果表明,电子通过Zn-O-C键从ZnS转移到C。
图4是对ZnS/C-DQDH光催化产H2O2的性能和机理研究。ZnS/C-DQDH的H2O2生成速率远高于目前报道的以空气为氧源的材料(图4b)。在瞬态光电流测试中(图4d), ZnS/C-DQDH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表现出最高的光电流响应,表明其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最高。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形成了一个交错能级的半导体异质结。在光照下,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中的电子分别从VB被光激发到CB。C量子点的CB上的电子流向ZnS量子点的CB,ZnS量子点的VB上的空穴流向C量子点的VB,从而实现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
结果与讨论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由ZnS量子点和C量子点组成的双量子点异质结 (ZnS/C-DQDH),用于高效光催化产H2O2。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ZnS量子点与C量子点之间通过Zn-O-C键形成紧密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电荷分离效率。在纯水中,ZnS/C-DQDH光催化H2O2产率达到2896.4 μmol·gcat-1·h-1,是ZnS-BA光催化H2O2产率的17倍,超过了现有催化剂。此外,ZnS/C-DQDH在五次循环后H2O2产率没有明显降低。该研究为光催化生产H2O2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候选材料,并为构建双量子点异质结加速电荷分离提供了新思路,且ZnS/C-DQDH易于回收,进一步提高了其价值。
文章信息
Fanping Wang‡, Shuang Yue‡,
Xu Han, Tianyu Zhang, Aijuan Han*, Lianying Wang*, and Junfeng Liu* ZnS/C
Dual-Quantum-Dots Heterostructural Nano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Photocatalytic H2O2 Production, doi: https://doi.org/10.1021/acsami.3c1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