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玩具
历代玉器的工艺特点
2024-02-11 08:49  浏览:18

《今相玉》第3503期

一 新石器时代

从总的历史发展来看,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处于“形成阶段”。有的玉器做工已是光亮平整,磨工细腻。在相当长的新石器时代里,技法也在逐步提高,为商周时代玉器制造的"成熟度”打下了基础。

二 商代

商代的琢工,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穿孔外大里小,出现了所谓的“马蹄眼”。商代玉器上的"双钩线”(并列的阴刻双线条),是琢玉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

三 西周

周代琢工,精细程度超过了以往。琢制的线条多与商代相同,但弯线条增多。琢玉的技法和造型设计在不断改进,加工修整和抛光,使玉器日趋美观。

四 春秋战国

在春秋时期,“水沙”(解玉砂)开始被选用,工艺也在进一步发展、定型,从开片、做花到上光均已有了层次。技法比商周时更为细致和复杂,其规格也较严整而得体。

五 汉代

汉代,小件玉器的琢工细,大件玉器的琢工粗。其刀法简洁有力,在历史上有“汉八刀”之称。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除了琢玉之外,石雕受佛教的影响也很发达。

六 唐代

唐代,常见缠枝花卉、葵花图案及人物飞天。特别是狮兽的制作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成为唐代琢玉的一大特点。

七 宋元

宋元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此时的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其花鸟一类,虽不及唐人的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故非常重视其神态。

八 明代

明代,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具有时代风格。当时的北京、苏州、扬州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琢玉中心,尤其是以苏州的琢玉工艺为全国之首。明代中晚期,尤以陆子冈最为有名,经他琢制的玉器,被称为“子岗玉”。不过,明代的琢玉在最后一道工序即碾磨细工上,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九 清代

清代精工细琢逼真,出现了“巧做”(利用巧色等)和镂空、半浮雕等多种琢法。因而富有立体感的各种玉件,层次不穷。乾隆年间是琢玉的全盛时期,琢玉水平达到了巅峰,其精工细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元、明两代。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