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制裁,购买中国设备运往美国,中企进入欧美市场更加困难
众所周知,美国现在要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电池生产等领域与美国企业合作的审查,无论是在福特合资公司成立前后,美国都频频施压。而就在不久前,美国还禁止有关部门禁止收购中国 6 家生产电池的企业。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根据这一进程,美国很可能会对中国生产的电池实施更广泛的限制。至少到目前为止,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在电池生产和供应方面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为了避免未来被切断供应,美国巨头特斯拉宣布将购买中国宁德时代的闲置设备,在美国地区开设一家小型生产厂。据悉,宁德的参与度相当小,只负责安装相关设备,生产以及运营等方面基本不参与。
美国媒体强调,特斯拉的举措可以有效规避 "制裁"。
不过,特斯拉虽然成功躲过了 "制裁",但对中国公司的电池供应却充满敌意。
我们都知道,过去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的合作比较密切,从2020年开始向特斯拉供应大量产品。而第二年,宁德时代一跃成为特斯拉最大的供应商。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购买了价值130亿元的订单,占据了宁德时代总营收的10%。而到了2022年,这些数字再次上升,锂电池销售额达到380亿。
由此可见,宁德时代正在逐步向美国公司的供应链上游迈进。起初,如果按照这个进度发展下去,大家可以实现共赢。但现在我们看到,特斯拉要扩大自己的产能,虽然这对宁德时代的订单可能影响不大。但这种把设备运到美国自己生产,不让宁德时代插手,对于宁德时代自己插手规划美国市场,是不利的。
这种模式将被美国其他汽车巨头进一步模仿。比如曾和宁德合资建厂的福特,毕竟福特在合资建厂这个问题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以前美国最大的算盘都是想让中国企业排除在他们的电池供应之外。到那时,中国企业的供应又该怎么办呢?
不仅是美国市场难以渗透,欧洲市场也是如此。在欧盟车企看来,中国电池的技术优势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在西方媒体过度炒作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一些诸如对中国企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外资对欧洲开始审查等一系列事情。然而,业内专家并不认为欧盟是正确的选择,尤其是他们还被美国有关合作背景的法案排除在外。
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他们始终认为我们损害了他们的市场利益。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汽车公司和中国电池供应商都将在欧美市场面临重大挑战。试图进入这两个市场可能会更加困难。
但是,在全球化时代,进入市场很难,我们不能只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一顷三分地上面,更多的还是要开拓市场,在国外市场加强国际影响力。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评论、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