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姜宏锋决胜供应链”,关注我们!
今天和大家聊聊A4打印复印从3毛钱一印到7分2一印的故事。
出场人物/公司如下:
X经理:图文印刷集中采购业务的具体负责人(入职不久)
供应商Y1-Y3:参与投标的三类供应商
Z公司:Z公司总部(下属分子公司)
1. 第一次招投标:
业务量:
A4纸打印复印年总用量约1000万印,按0.3元/印,年采购额300万元。
报价:
Y1报价0.3元/印,Y2报价0.4元/印,Y3报价0.5元/印。
存在问题:
X经理通过企业信息查询发现Y1与Y2为同一实际控制人。
处理结果:
因为存在串标行为,本次招标作废,重新招标,串标供应商及其关联公司全部拉黑,原则上,不再合作。
2. 第二次招投标:
背景:
鉴于原有供应商已基本团灭,X经理需要在3公里范围(图文印刷业务对供应商服务半径的要求)内寻找其他供方。
存在问题:
在邀请对方投标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提到自己是Z公司的采购,供应商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迫于无奈,只能扩大寻源半径。
报价:
基本稳定在0.1元/印。
结果:
选择了两家规模相近,有同类型集团客户服务经验的供应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原有合作供方继续保留,价格调整为0.1元/印。
这是第一阶段,经过两轮招投标,基本形成了“两新一老”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个过程中发现:
规则是规则,人情世故是人情世故;
有些降本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去触碰既得利益的问题。
X经理两年后引咎辞职,一味猛冲,虽然守住了本心,但方法有欠妥当。
接着第二阶段,是合作近一年后,根据上一年度的采购额以及各供应商承接业务占比,再次进行招标,也就是第三次招标。
3. 第三次招标:
项目概况:
上一年度年约1200万印,采购额约120万。因为价格下降,业务量有所增加。
供应商承接业务占比:
Y1:新引入的主供应商,占比约70%;
Y2:新引入的辅供应商,占比约20%;
Y3:原有合作单位,占比不到10%。
有选择,才会有优劣之分。
这次招标,A4打印的价格优化为7分8每印,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降本22%。
在保证供应商合理利润的前提下,7分8的成本构成是这样的:
①A4纸:约20元/包,每包500张,单张4分钱;
②打印设备、耗材及维修:2分3,这是Z公司租赁打印机每一印的价格;
③电费、运费、人工成本加合理利润:1分5。
大致符合原材料(50%),设备加工(30%),运输服务(10%),合理利润(10%)的成本模型测算。
这种方式有两个前提:
①业务基本稳定;
②供应商没有额外的客勤费用;
从常规降本的角度,三轮两次招标,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公司要求,这也是采购经理达成年度降本的惯用手法。
通过常规的降本方式,Z公司A4打印从3毛每印,降到了7分8。
假定所有条件都不变,如何在7分8分基础上继续降本?
X经理做了三件事:
第一、合作条件优化,把原本一年一签的框架,改成三年一签,释放善意。
第二、配额再向主供应商倾斜,原本八二,变九一。
第三、原本三个月的账期,缩短为一个月,用两个点的财务成本,换超过两个点的降本。
最后图穷匕见——
根据历史合作供应商年度成本降低率≥5%的KPI要求,设定基准价为7分2,最接近基准价者中标。
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有供应商报了7分2。
一组完整的集采降本,大约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所以除了应届毕业生,采购的轮岗周期不建议设置在三年以下)。
至此,主供应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再度形成,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但做到这一步,依旧不是降本的下限。
X经理经过多方了解,收集了以下信息:
①开一家图文店,年营收要达到60万的才能保本,足够覆盖房租,人工,设备折旧等各项基本开销;
②Z公司园区内有闲置的店面可以出租;
几轮沟通之后,最终的合作条件如下:
条件一:Z公司提供店面和简单装修,租金为营收的12%,按月在货款中扣除;
条件二:Y供应商在优先完成Z公司业务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服务周边单位;
条件三:由于供应商首年有大量设备投入,本次框架协议期限延长为五年。
采购的尽头,是做成供应商的销售;降本的终点,是一起把蛋糕做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是相互信任。
本文作者:宣鲁杰
喜欢就点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