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走进上市公司,董秘带你看行业】诺德股份——国内铜箔龙头
2024-02-24 20:24  浏览:12

2024年1月25日,中国铜箔行业龙头公司诺德股份(600110.SH)董秘在“新财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年会”会议中心接受了新财富产业研究院的专访。诺德股份在铜箔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铜箔业务的企业之一,技术水平位于行业前列,目前已成为铜箔领域上市公司中的龙头企业。交流内容主要涵盖铜箔行业周期、行业竞争格局、行业成本变动、复合铜箔的现状,新财富产业研究院将交流内容进行整理。

铜箔行业概览

铜箔是现代电子行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按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压延铜箔和电解铜箔两类。

铜箔是锂电池、电子信息领域重要的基础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板、锂电池电极等产品的生产应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传统铜箔可分为压延铜箔与电解铜箔两大类。
压延铜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是早期软板制程所用的铜箔,可以应用于柔性覆铜板领域。
电解铜箔则多应用于电子电路和锂电池生产,具有成本优势,是目前主流铜箔产品,总产量占比达 98%以上。锂电铜箔是锂电池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锂电池负极材料载体和集流体的首选材料,约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 6%。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3C 数码、小动力、电动工具等领域需求的增长,锂电池规模不断扩大,带动锂电铜箔市场需求提升。
锂电铜箔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铝箔以及其它材料(如导电剂、包装材料等)一起组成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再将电芯、BMS(电池管理系统)与配件Pack封装后组成完整锂离子电池包,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3C数码产品、储能应用等下游领域,锂电铜箔的主要原材料为纯铜和硫酸等,对应更上游的矿开采与冶炼行业。
电子电路铜箔位于PCB产业链的上游,与电子级玻纤布、专用木浆纸、合成树脂及其他材料(如粘合剂、功能填料等)等原材料经制备形成覆铜板,再经过一系列其他复杂工艺形成印制电路板PCB,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设备产品中。与锂电铜箔一样,电子电路铜箔的主要原材料也是纯铜和硫酸等,对应更上游的矿开采与冶炼行业。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630GWh,同比增长31%。带动国内锂电池总出货885GWh,同比增长34%。锂电铜箔主要应用于负极材料集流体,2023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相对2021、2022年的高速增长,2023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增速大幅下滑,我们可以推测锂电铜箔行业增速也相应大幅下滑。根据GGLL测算到 2025 年我国锂电铜箔出货量将达到 105 万吨,增量可观。目前锂电池铜箔的主要生产基地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其中,中国大陆是全球锂电池铜箔出货量最大的地区。

铜箔行业的发展周期

电解铜箔的行业特征与其产业链当中的下游市场联系紧密。其中锂电铜箔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数码电池、储能系统、电动自行车等领域,这些领域整体市场前景良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受国家政策带动较大,目前仍处于成长期,因此短期来看还不存在行业周期性。

标准铜箔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印制线路板行业,市场成熟度相对较高,国民经济周期的波动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通过诺德股份铜箔营收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国内铜箔行业经历了2015年-2018年、2020-2023年两个大的周期,在2015年-2018年的周期波动相对较小,在2018年低谷期,即使稼动率下降,行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盈利运作。2020年-2023年的周期波动较大,当前行业的经营困难明显,出现了负盈利的情况。
2015年-2018年周期中,主要受到新能源补贴政策影响,政策补贴催生了下游需求的爆发,铜箔产能紧张,价格上涨,这一轮周期的低谷也是由于补贴政策的退坡导致需求端断崖式的下滑。2020-2023年周期中,2020年开始欧洲新能源需求的旺盛带动铜箔需求的上涨,行业稼动率达到饱和状态,随后国内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的C端需求爆发,在旺盛需求带动下,行业进入上行周期。而市场情绪的过度乐观也导致了资本的追捧,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供给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
公司董秘表示:铜箔产能过剩导致的产能出清最快今年(2024年)就能看到相关结果。铜箔行业的特点决定,首先铜箔行业在投产速度上相对较慢,需要定制设备,定制厂房,投线速度的限制使得行业的投资周期较长,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另外铜箔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重,资金流转效率较低。由于原材料在产品单价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导致了大量的原材料资金占用。原材料的比重占到了商品单价的60%以上,而随着加工费的降低,原材料成本占比大幅增加,下游签收也存在延迟现象,较长的的账期,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压置问题。目前,铜箔企业扩产放缓叠加原有产能都在限产减产,个别中小型铜箔企业可能将被淘汰,但市场销售总量仍然保持有约30%的增长速度,由此无疑会加速行业产能的出清。”

铜价下行,传统铜箔受益

新能源行业的用铜量占比逐年提升,新能源铜消费主要集中在光伏、新能源车、风电和充电桩中,2020~2023年新能源铜消费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新能源用铜量的快速上升,显著拉动铜需求,其在铜需求中的占比也从2015年的3%提升至2022年的10%。与传统铜消费产业如建筑、基建工业等行业的周期相比,新能源汽车用铜的生命周期大幅缩减,由传统的30年+的铜回收周期缩减至6~8年,铜消费周期的缩减加速了铜回收行业的快速增长,2023~2030年铜回收量增速将维持在15~20%之间,2030年全球铜回收量将达到540万吨,占铜总供应量的17.5%。快速增长的回收铜市场将抑制铜冶炼产能的扩展,2025年原生铜上游冶炼和资源的产能或将达到历史的峰值,上游冶炼投资强度2026年之后将逐步趋缓。

公司董秘表示:“铜作为大宗商品,本身存在周期性,按照以往经验,铜价的下行空间大于上行空间,而如果铜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传统铜箔会受益。从长期来看,铜价格波动对于铜箔行业的影响不大,因为铜箔行业是收取加工费的盈利模式,铜价的下降会减轻资金压力,在当前铜价格高位,行业能够承受资金流转压力,铜价下行,会减少一部分财务费用,但整体上影响不大。而短期的铜价剧烈波动可能会导致短期业绩的变动,下游也会存在延迟下单情况。”

高端铜箔龙头集中,穿越周期关键内功

2021 年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版)》,将≤6μm的极薄铜箔列为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将超薄型高性能电解铜箔列为新型能源材料。目前,随着国家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性能以及市场目标方向的明确,动力锂电池厂商对≤6μm的高端锂电铜箔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

应用更加轻薄化的铜箔可以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锂电铜箔单位用量。对于铜箔企业来说,极薄铜箔也能带来更高的毛利。由 8μm 向 6μm 铜箔转换可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3%-5%,由 6μm 向 4.5μm 铜箔转换可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5%-10%,目前市场上以采用 6μm 铜箔为主,仅少数龙头锂电铜箔企业掌握 4.5μm 铜箔的量产工艺,包括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厂商。
公司董秘表示:“高端铜箔的单价相对较高,能够均摊一定的成本,对高端铜箔的投入,是包括诺德股份在内国内的龙头厂商穿越周期的内功。极薄型锂电铜箔的稳定批量生产,需要通过长期技术研发投入和生产实践积累以及不断总结与创新才能获得,如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技术、生箔技术和后处理技术等,均难以通过简单复制被新进生产厂商所快速掌握。目前,诺德极薄型4μm和3.5μm锂电铜箔已得到下游电池企业的小批量应用;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用的RTF和HVLP铜箔也都得到下游客户应用,通过高端产品技术引领铜箔行业穿越周期。”

复合铜箔成本优势还未体现,大规模上车前景模糊

复合铜箔与传统铜箔在制造工艺和结构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由于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和成本降低的需求,以及对轻薄化的追求,复合铜箔开始受到关注。从结构角度看,传统铜箔主要由99.5%的纯铜构成。相比之下,复合铜箔作为一种新兴的动力电池集流体材料,采用了夹层式结构,中心是PET、PP、PI等类型的基层薄膜,两侧覆盖着大约1μm厚的铜层。这种结构通过使用密度低、成本低的绝缘高分子材料作为基底来替代部分铜材,从而有效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并显著增加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生产工艺方面,传统铜箔通常通过溶铜电解和电镀过程制备。而复合铜箔的生产则涉及到三种主要方法: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一步法通过化学沉积或磁控溅射直接形成铜层;两步法先通过磁控溅射形成底层,然后通过水电镀添加剩余的铜层;三步法则在磁控溅射打底和水电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真空蒸镀步骤以补充中间层。
公司董秘表示:“从根本上来讲,复合铜箔的推广原因就是其用铜量减少可以降低成本,铜箔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起到的作用不大。市场对于复合铜箔的态度也渐渐动摇,主要原因就是复合铜箔的成本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在铜价高企时,复合铜箔的优势都不明显,一旦铜价下行或者使用4μm及以下更薄的铜箔,复合铜箔的发展趋势会更加不明朗,期望复合铜箔工艺成本大幅下降本身难度较大。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铜作为电池回收中的可循环材料,传统铜箔的铜回收率近100%,而复合铜箔对于铜的回收利用增加了较大难度。”
- END -
(↑↑↑点击上图进入游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