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卖房者是否会后悔?行业已有定调,下半年或将迎来上涨
现在卖房的人,即使是以很低的价格卖房,也会认为未来房价会更低,或者至少认为自己是在高点卖房。
不过,现在这个行业有一个确定性:跌了两年半的房价,今年上半年开始企稳,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升,部分城市或迎合上涨,那些自以为卖了高价的人很可能后悔莫及。大家都知道,楼市的成交依然是 "以价换量",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 "为什么这一轮楼市下跌了那么久,回升了却总感觉上不去",即内在原因。
对比2014-2018年的救市浪潮就知道,这样的楼市真的很难,2014年一整年,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很多专家也出主意,包括提出 "降价去库存",一些开发商也尝试降价走量,结果发现开始还有点效果,越往后越难卖!究其原因,购房者一买房就担心降价。
在一系列措施无效后,最终采取 "涨价货币化拆贫民窟改革",走向以货币化拆迁带来的住房需求 "涨价 "支撑去化的道路。事后看,楼市库存不仅缩水了3年多,而且缩水到3-5个月,远远低于供需平衡线,防止房价进一步上涨。
现阶段呢?从技术上讲,拯救房地产市场的行动已经进行了近两年,但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是新房库存量(近 7 亿平方米)与 2015 年解禁前夕基本持平的问题,还有 60% 以上的房地产公司债务被削弱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明显出台了许多政策,但我们仍未看到市场逆转的原因。
现在拯救房地产市场所需要的不是购买力(与六七年前相比,购买力并没有多大变化),而是巨额资金。
飙升的资金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对国家目标价格涨幅的固执追求。
对此,不少媒体进行了有效解读。中央政府将 2024 年全年 CPI 涨幅目标定为 3%,比去年的 0.2%增长了 14 倍。即使不与去年相比,也已比正常年份 2%左右的物价涨幅高出 5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而且人们注意到,该国确实已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新增预算赤字、地方专项债券、长期国债、特别国债和PML都在10万亿以上,这其中就包括每年10%左右的货币供应增长。读不读懂并不重要,只要知道一句话就够了,物价增长 3%的金融支撑基本确立。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去做呢?包括各个方面:
一是直接向房地产项目注资。来自住建部的信息显示,目前已有 6000 个房地产项目申请资金,已审批并发放贷款 2000 多亿元。申报、审批、贷款将陆续进行。不断向房地产项目注资,主要是为了解决开发商的困难,同时给购房者以信心,使他们不必担心买到危房。
二是投资城中村改造项目。没什么好说的,有改造就有拆迁,拆迁已被列为重点。根据已经公布的28个城市来看,实际授信贷款1万多亿,涉及371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30多亿,补偿力度相当大,这些都是楼市潜在的购房需求。
三是发放购房补贴。毋庸讳言,卖旧房有税费补贴,买新房有置换补贴,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发放补贴的力度自然也不一样,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几十万,主要与当地的财力和房价基数有关。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我就不多说了。
进展如何?
从大部分城市的楼盘看成交量、认购量和成交量可以看出,现在市场确实在复苏,环比找房热度有30%-80%的增幅,说明趋势在好转。但也有人说,我没看涨价啊,房屋成交还是 "以价换量 "啊,似乎是这个道理,但不懂整个逻辑走向,简单说说就知道了。
由于我市积累了较多的二手房上市存量,现在楼市正处于去量、去库存阶段,而新房方面,开发商需要回笼资金,低价走量是主流,居住是关键,这几个月基本轮不到涨价的机会。
然而,随着几个月的持续去化,一个小区的低价房一套套去化,急需用钱而出售的几套置换的低价房已经售出,剩下的就是价格最高的一些房子了,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就一步步上去了。而房地产开发商,当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回笼+国家对于白名单项目的资金支持,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运转,就会寻找利润,打折回收,甚至涨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个过程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当然,仅仅依靠以上几个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持,发挥协同作用。
首先是土地拍卖。自去年11月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城市拍出该城市或区域的 "地王 "单价,如合肥、成都、杭州、东莞、青岛、广州、长沙、苏州,几乎每个月都有几个城市拍出新高地价。其目的很明确:决策层对未承诺的城市通过拍卖优质 "地王 "的形式,以提振信心和预期。
二是去库存。考虑到房地产市场比2015年那波去库存难度更大,国家正在打组合拳,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棚改货币化拆迁,现在是城中村改造(包括拆迁),包括多个城市推出安置房票、国家直接收购新建楼盘用作保障房等综合措施。目标就是一个,为去库存逐步拉平供需平衡线,用真金白银促进楼市企稳升温。
三是各项政策的支持。住建部赋予城市充分的调控自主权后,各地开始放开投资性需求市场,江苏部分地区推出了第三套房购房资格,广东也准备放开第三套房购房政策。目前,杭州也已全面放开二手房购买,同时对出售住房免征增值税进行了2年统一调整,降低了二手房交易成本,激活了二手房市场。归根结底,允许合适的房地产投资力量进入市场,才是下一步城市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方向。
此外,随着房贷低利率政策的实施,纸上谈兵的现象也会逐渐显现。如果买房投入100万,一年还要3万多的利息,有的地方还打折扣算利息,其实就2万多的成本,即使房价不涨,损失的也只是这点利息,但说一年不涨,两年、三年、五年不涨?如果真的涨了,那就不是几个点的问题了。因此,低利率的作用不仅在于节约支出成本,更在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买房算账,敢于入市。
有人说这是主观臆断,房价近几年涨了那么多,怎么能确定国家还要救楼市呢?其实,这不是主观看法的问题,而是当前形势的问题: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房地产和金融业与经济之间的相关性太强,房地产开发商多年来积累的债务太多。一开始说的是把房地产公司列入白名单,拯救它们,但后来很快又改为直接拯救这些项目。原因很清楚,物业公司的债务太高,救不了。
但即使是救市项目,数量也足够大:第一批上报的白名单项目共计 1.2 万个,如果按一个项目注资 3 亿元计算,资金量将达到 30 亿至 40 亿元。实际情况是,上报的项目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所有项目都再次注资,可能需要数百亿元。显然,国家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 200 亿,全部用来救助房地产项目,想什么呢?
因此,最现实的做法是注入部分项目,让大家看到国家并非无动于衷,让房企和购房者有信心,继续加大对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政治支持,通过楼市复苏来提振其他无需注资的项目。逻辑很清楚,楼市复苏是必然要求,否则这个市场无法运转,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楼市是一个信用不良的市场,二十年的损失成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
无论国家想做什么,都一定会成功。况且,楼市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市场,每一次大力度的救市,必然会迎来强劲的回暖甚至上涨。与2015年轰轰烈烈的救市浪潮类似,年初到6月的那段时间,市场人气很低迷,根本谈不上房子,但经过一系列关键措施的作用,下半年9-10月,部分楼盘开始恢复优惠和价格调整,年关过后,二手房挂牌价大幅上调,房价直接来了个30%的涨幅,主力氛围到了大家都像约好了似的!
我们最关心的不是下一次上涨是否会看涨,而是大涨之后市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这一点必须在大涨之前就主动明确。否则,一旦潮水退去,很容易被搁浅在沙滩上。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只能笼统地告诉你:
1.如果考虑到住建部从2024年开始试点建设美好家园的趋势,我们买的房子并不是越新越好,因为各种建筑标准的要求提高了,新房子很有可能比以前的房子更好;
2)从住建部要求大力建设保障房的房地产新模式来看,最好购买改善型住房,而不是普通商品房,因为后者将面临保障房的激烈竞争。
3.从各省开始降低住房容积率(降低住房总楼层)来看,由于住房需求并不紧缺,为了不浪费资源和保护市场,绝大多数城市附近基本再难推出总高度超过60米的房子,即使是主城区,基本也在18层以下,郊区基本都是洋房或住房配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城市大高层房源严重惜售的原因!这也是各城市大高层房源严重热销的原因之一。总之一句话,如果要买房,尽量选择总楼层越低越好。
而后者,从住建部来说,能够让地方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的住房发展规划,以及提前规划2030年前的住房发展规划,通过控制土地供应,伴随这一轮楼市通过全方位去库存后,料不易出现类似近几年库存大规模累积的局面,对房产持有者来说,这或许是未来几年最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