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要克服层层障碍,实现五个“融合”——从茶祖神农与雪峰山茶文旅看其发展趋势
2024-04-27 05:57  浏览:9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云才

茶学是农学的组成部分。我们学农学,当时最朴素的思想,就是要让大家吃饱饭。
于是,什么稻高产丰收就在其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上攻关。推广杂交晚稻,推广杂交早稻,到摸索双季杂交水稻配套栽培技术,创造单产最高纪录,创造双季杂交亩产过吨粮,创造连年大面积高产丰收,以致于农户家因粮食突然过多缺仓储而发愁。
当时粮食生产的这一重大突破,也连续多年受到了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嘉奖。
近四十年过去了,这个看似与茶叶产业没什么关系,但中国的农耕文化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茶余饭后,有饭后一盏茶,共享着从远古走来的农耕记忆。
更为重要的是,农学到农业产业,无论粮食还是茶叶都有着共同的产业化发展规律。特别是茶叶,作为中国的特色产业,在传统产业和现代农业中既有一席之地,更有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在茶祖神农与“云雾雪峰 茶香洞口”的洞口雪峰茶高质量发展中,可以领略到茶产业发展展现的发展趋势。
茶产业要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雪峰山位于武陵山之南,洞口县位于雪峰山东麓。茶叶是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而区域特色产业是依据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前景的选择。它要与区域茶文旅相融合、与“一县一特(业)”相融合、与文旅小镇相融合、与“一村一品”相融合、与城乡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它的本质是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品质品牌、综合效益、市场前景不断提质升级的增益选择。这五个融合是产业不断升级的结果,也是人们对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深化的结果。这正是武陵山区茶产业发展不断振兴的优势选项。
“一村一品”最早出现在日本,是在日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979年,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首次提出“一村一品”发展理念,目的是扭转农村人才短缺、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提高农村地区活力、振兴地域经济。之后,泰国、蒙古、菲律宾、巴拉圭等发展中国家及美国、澳大利亚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借鉴日本“一村一品”的做法和经验。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入“一村一品”概念,并成为国家层面的农业行动。2005年11月,“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这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加大力度推进“一村一品”。
2007年、2010年中央一文件又相继提出培育一批特色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专业示范村镇建设。以及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从上述发展过程来看,乡村产业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之上,不断升级为“一乡(县)一特”、“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湖南茶产业发展的“五彩湘茶”。
“荼”的别名很多,经千多年流传,至今仍使用最多的是“茶”和“茗”,但“奇枪”之用不多。在2024茶祖节暨洞口雪峰山茶推介会上,蔡镇楚教授《旗枪闪亮雪峰山》的报告,给人耳目一新。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茶枪露中撷”自注:“茶萼未展者曰枪,已展者为旗。”宋代赵估《大观茶论》:“茶枪,乃条之始萌者”“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不得不说这个比喻很形象。北宋苏轼的《叶嘉传》,把茶叶如“一枪一旗”,“当为天下英武之精”者,茶之雅在这里赋予勇猛武士形象。这在雪峰山看来,与再造共和的革命英烈蔡锷将军的爱国“红旅”是多么的契合,与洞口文旅小镇的“将军府”、“风雨廊桥”是多么的和谐,与地处雪峰山的邵阳大市“千年宝庆府 一品邵阳红”是如此的愜意,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基础又如出一辙。使区域的百亿级产业、省域的千亿级产业互为加持和支撑。
如何实现“五个融合”,需要“业通、政通、人通、品牌通、市场通”。于是,克服各种障碍就成为必然要求。
用《乡村振兴促进法》及地方性法规,克服各自为政的障碍。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县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乡村振兴,对于一个产业和行业来看,省级出台了茶叶产业发展条例,就如何用心用情用功发展茶叶特色产业有了明确的规定,依法兴业不可忽视。
用茶叶特质及其区域品牌,克服行政区域障碍。行政县乡村的产业与区域特色产业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跨行政未必跨产业,跨产业也未必在同一行政区域。以发展至上、产业效益至上、农户利益至上,就能在公益品牌的活化使用和公益政策支撑上得到实现。
用组织化的力量,克服层级障碍。条块分割、部门林立、层级分设,易致璧垒林立,通过政府性、社会性(链长制、合作社、协会、学会)等公益性组织,实现公共品牌、公共利益、公共需求的最宜化、最大化、最优化。“组织起来,力量强十倍”。它已不是一句口号,它犹如“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用常态化协调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克服对小农户服务不到位的障碍。我们仍然处于小农户占经营主体的绝大部分,不让小农户掉队,需要“龙头带动”、“大户带动”、“基地带动”、“共享带动”、“组织带动”、“人才带动”的社会化、“两手化”(政府与市场)的协调管理机制。
中华茶祖文化节暨县域特色茶高质量发展已举办了十五届,为“五个融合”创造了诸多经验。2023 年全省茶园面积 352 万亩,总产量 33.8 万吨,综合产值1062 亿元,形成“三湘四水五彩茶”发展格局,已经突破“千亿茶产业”大关,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这既有五个融合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它蕴含的巨大潜力及其发展趋势。
在“三茶”统筹的指引下,为使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领头羊的重要作用,建议探索设立“中国茶节”,在国家层面使其推而广之,创造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范本,也为我国农学、农业强国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辉煌。

END

编辑/巧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