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见微知著:从IVD企业Q1业绩表现看行业发展
2024-04-30 00:24  浏览:5
今年,电动汽车(EV)市场的蓬勃发展无疑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特斯拉的季度降价策略,不仅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潜规则”,也成为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随着国内电车品牌的迅猛崛起,特斯拉不得不采取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有分析预测,中国新能源品牌汽车将在未来占据高达80%的市场份额,这一预测不仅令人期待,也让人不禁思考:这样的变革是否会在IVD行业中重演?
随着4月份各大IVD公司年报和第一季度财报的陆续发布,我们不仅关注市场的实际表现,更关注背后的数据所揭示的真相。国产替代进口的进程,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无序排列,仅供参考)

国产在狂欢,外资在沉默,从单纯的数据来看的话,国产的增速确实在高速增长(抛出掉新冠),外企一方面在调研进展,一方面也是看事情的发展,单纯的数字来看,目前IVD还有60-70%的进口替代空间,显然,还是任重道远。

-01-
电车的逻辑是否会延伸到IVD领域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电池疯狂的内卷,欢喜的是买家,被薅秃的是电池厂家,买电车就是买电池,因为电池占据一辆车的成本是50%-60%左右,电池的价格决定了电车的价格,所以现在卷的不是车企,卷的是上游的电池市场。

回归到我们的IVD领域,仪器+试剂的商业模式毫无疑问是个优秀的商业模式,但是现在仍然架不住行业的疯狂内卷,这里有两个组成成分,仪器和试剂。

所以,应该如何卷,无非就是卷这两个方面,仪器成本和试剂成本;当前,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在仪器和试剂成本上进行优化。

上周一个粉丝和我聊天:刘总,我们这些上游快被厂家拿捏死了,要求我们疯狂降价,我想这个是所有上游企业面临的问题,这个是下游的火烧到了上游而已。

从Q1各个家的增速来看,国内五小龙的增速显然是远远超过进口的四大家,当然一方面是基数不同,一方面也是指标不一样,不管如何,YOY还是可以体现出潜在的发展情况的。

不管是进口企业还是国内的企业,降价都会是接下来的主旋律,这个也不是企业可以决定的,而是下游决定的,就和电车一样,厂家能做的事情就是疯狂的要求上游帮我降本,为什么新产业的市值可以做到这么高,因为作为试剂中最大的成本,新产业实现了磁珠的自主生产,现在各个企业也都在在试剂端发力,实现抗体、磁珠的全部自产,或者再去压榨一下上游。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仪器,如果说智驾是试剂,那硬件就是仪器,小米三年造车,智己怀疑蹭热度,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毕竟人家都是花了五六年才可以做到成熟,这个也是我们IVD仪器的逻辑。有的企业花1-3年时间搞出来一台仪器,花了好几个亿,最后发现,人家OEM企业都已经做900-1000速的发光了,自家的还在200速蹦跶,最后钱没了,产品也没了,小企业很难有仪器成本优势,或许这也就是迎凯,科斯迈,CYY等自信的一点。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菲鹏,同时拥有试剂原料和仪器平台,反而迎凯成为了救赎菲鹏的一根稻草,仪器和试剂的难以抉择,当然了,至于谁成就谁,这个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确定的话题,只能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英雄的时代,也有时代的英雄。

前面文章分析了为什么各个企业热衷自己做,总认为自己做可以彰显公司硬实力,别人参观的时候可以秀一把肌肉,这个逻辑是基于行业的蓬勃发展,或者对于未来的预期可以更好,现在所有的企业都讲究:轻资产运营.

所谓“轻资产运营(Asset-light strategy)”模式就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本回报率。

这里的建议针对头铁且有钱的主,不适用,因为市场会教育他们的。

回到标题的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总是鼓励自己要挑战自我,其实,这个道理对企业而言也同样适用。我经常被问到,企业该如何转型。我始终认为,企业的命运并非完全由外界因素决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拥有可靠的团队、明智的领导层和坚实的技术基础,可能是企业度过难关的关键所在。”

-02-
透支消费的方式,会持续多久

为了题目写的装逼一些,本身的意思是压货保增长的逻辑是否还会持续很久?

各家为了达成Q1的业绩,想必有的企业压了很多的货吧,我们模拟各个厂家的业绩情况(如有巧合纯属雷同)大部分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季度末压货,年中压货,年末压货。

这样的商业模式同样是基于一个逻辑:市场需求很强,且大家的资金链条都没问题。

在正常的模式下,压货可以让让代理商和厂家绑定的更深,同时可以做到互相约束,也防止代理商做其他的品牌,市场需求如果持续存在,且竞争环境比较良好,这个逻辑是可以长久存在,且稳定运行的,怕的是但是。。。。

理想的货期在2个月,这样代理商的压力也不大,还有一些库存,但是现在医院的账期越来越长,代理商资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好几月的压货,压得是代理商的现金流,刚刚说的一个观点:所有的企业都要求需要轻资产运营,包括代理商。

在当下集采,DRG,DIP也要严格执行的环境之下,透支的方式是否还会长久呢,或许在这个时候,谁能想到一个完全的解决之法,能收获更多的渠道商,当然,代理商忠诚是一方面,厂家也要靠谱,不像有的企业,代理商的角色一年一变:总代-特约经销商-部分产品线经销商-区域经销商(压榨完就放弃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考虑财务数据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那种通过透支消费来维持增长的方式,以及依赖积压库存来保障增长的逻辑,在未来的可持续性究竟如何,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许,决定这一切的最大因素在于:医疗改革将会持续多久?我们能否顺利渡过这一轮周期的挑战?"

这里还有几个让人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一、集采之下,代理商应该何去何从,未来还有没有渠道存在的意义?

二、项目都报量了,厂家的销售是否还有作用?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CMDO,OEM企业这么多,企业还是否需要高投入研发资源?研发人员又该何去何从?

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抽空再来慢慢文章里写吧

-03-
潮水褪去之后,多少人会裸奔

在写CACLP的那篇文章的时候,收获的阅读量和点赞量是很高的,或许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现实总是扎心,却又无可奈何,和上面图片展示的一样,接下来倒闭的IVD企业,或许也是出现在盛世展会上的公司。

不能说是潮水褪去吧,应该是正向良性发展,野蛮之下的增长,迟早都会还回去的,近期医疗反腐的深入,医保基金的飞检,医保局N篇文章科普DRG,显然医改已处于深水区。

各个企业目前已经开始针对集采做出了调整,或许集采执行前或者下次集采前,类似新能源的降价模式也会在IVD端发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