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铜镜发明之前,人们以水照容,直至战国时期,仍以水为镜子,盛水的铜盆称为“鉴”,即用于盛水照容的盆子。从造型来看,铜镜可分为镜面和镜背,镜背往往饰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内容丰富的铭文,这些纹饰或铭文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息息相关,体现了这个时期中国的铜镜文化,也一直都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铜镜是古代青铜器的一种,是映照颜容的用具,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后历经春秋战国的发展、汉唐的辉煌鼎盛、延续到明清直至近代。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铜镜制作更加精良、纹饰越显精美华丽,铭文也是丰富多样,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铜镜兼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的功能,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对镜梳妆,以镜明志,挂镜驱邪,亦或是寄托闲情雅趣。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习俗,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今天的人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以及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次展览精选天水市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收藏的天水地区87面珍品铜镜展出,时间跨度从两汉到清代,这些铜镜造型优美,纹饰精巧,题材丰富,铭文独特,制作精湛,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各时期铜镜艺术发展的概貌,展示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观众走进铜镜的光影世界,近距离感受青铜古镜的艺术魅力。
仿镜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用早期镜直接翻模,用摹本仿制制模和碎镜拼接法。第一种方法较为简单,制作容易。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直接翻模镜虽然镜型相同,但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略显板滞;二是虽然以原镜为摹本,但铸镜师个人又加刻纹饰和铭辞,铸出来的镜子纹饰与铭辞时代不符,形制与纹饰不等;碎镜拼接法即粘补铜镜,铜镜出土时多数不完整,破碎或者缺损,后者将破碎零片粘接成一个整体,缺损部分用铜锈补上,镜面不光滑而有绿锈的地方,均为添补之处。
铜镜赏析
方形镜
海兽葡萄镜
七乳神兽镜
日光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