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塑胶
考研阶段复盘报告(一): 化工跨考心理学,我一战成功了
2024-05-16 11:47  浏览:6

考研阶段复盘报告(一):

《我为什么跨考心理学》

作    者:      杨善雅
年    级:     化工2004


没想到大学选的一门选修课《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对我的影响会持续到现在。

虽然我当时更迫切的是叩问自己的内心、寻找到方向,但这门课确实促使我做出了行为的改变,很多有用的思维习惯也延续至今。

去年曾找过张淑娟老师写推荐信,老师写得真实又真诚,让我非常感动。复试前老师也对我的简历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修改建议。现在正好借着张淑娟老师的提醒,用她阶段复盘报告的模板,重新审视一下过去一年多的考研经历。

现在,暂时尘埃落定后,写一篇反思报告是非常宝贵的契机。

本文想介绍一下我的考研选择、经历以及反思,主要包括我做选择的动机和准备,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我做对了什么,以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基本信息介绍

首先介绍我的专业背景和录取结果。

本科: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初试分数:382分

录取结果: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研究所 应用心理专业


2  做出的重大决定

2.1  考研前

2.1.1  决定跨考心理学

跨考心理学是我的本性使然了解自己和人类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召唤,跨专业到心理学于我而言,是一个顺其自然却又忠诚于自己的必然的选择。

我是一个对了解自己和自我实现非常好奇的人,曾一度到处问别人“你的热爱是什么”,为难了很多人。

现在我发现,每个人的选择背后的因素很复杂。但如果有人和我很像,对实现自我有着很执着的探寻,我会鼓励ta在充分了解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做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选择,即使看起来有些不符合常规。

在化工专业中的我常觉得自己的思考被压抑,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我没有滋养的事情上,我没有获得我最想要的成长。我甚至考虑过转到我们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因为其课程安排与心理学专业有重叠。

我一直在努力区分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外界的要求。我总是从自己和外界的互动,从自己的直觉、自己的感受中学习,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索,我决定跨考心理学。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挑战,但是,辛苦一旦成为过去式,就会浮现出很多意义。我仍然珍惜这段挣扎和坚持的过程,因为它们锻炼了我心理上的韧性和感受意义的能力。这段经历也时刻提醒我,我是个在思考的独立的人,我在努力探索我应该成为的样子。


现在看来,选择背后有几个显性的可参考判断标准:

学习心理学让我感到有活力,并且不需要有折磨感的坚持。

我在学习心理学领域的优质课程时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沉浸感强、心情舒适愉悦且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我不满足于不求甚解,对于化工课程,我虽然也会在网上找优质的网课学习,但是常常囿于时间、精力和动机有限,无法善始善终。

而我不习惯应试的规则,很难让自己在这个有限游戏里脱颖而出,所以我需要寻求改变,否则再怎么参与内卷,这个世界上以后只会多一个不怎么快乐又没那么卓越的化学工程师

化工不是我的天赋所在,因为有人上手总是比你快,还比你做得好

我也探索了自己在本专业的潜能上限。我如果愿意,努力也可以保持中上的水平。但是,我的动机和天赋,不足以支撑我走向更深更远处,所以我不得不看向别的地方。我发现,我和周围人关注视角的差异很大,我常常在思考的是人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心理学的大部分议题上,我会不由自主地一直思考“为什么”

有时我也会深入思考化工专业的知识,可是,还是会有一道隐形屏障:虽然觉得这些问题重要,但解决者不必是我。而如果遇到心理学里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身上责任感和兴奋感就会被点燃

过去的自我评价记录给了我线索。

我们都在艰难地与“残酷的记忆消除术”(遗忘)抗争。人有时会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和想要什么。过去的记录让认识自我不用每次从零开始。反思报告的价值也恰恰在于此。

我从日记里发现了我的思考是有特定模式的。我慢慢发现自己的天赋,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那些品质: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我关注人的自由和潜能,喜欢引导、启发和治愈别人。

这些基本上是即使无人要求、无人知晓,我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做的事情。

2.1.2  决定报考中科院心理所

  • 我想去中国研究心理学最好的地方(之一);

  • 心理所官方网站招生信息比较全面,方便做出客观的评估;

  • 我发现自己适合做学术(目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知道以后是否会变化),想体验科研院所的培养方式。


阅读进度条:

[->···························]25%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