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开展本市驾培行业智能教学设备应用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05-17 18:06 浏览:9
关于进一步开展本市驾培行业
智能教学设备应用的工作方案
为促进本市驾培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优化学员学驾体验,以科技创新赋能驾培行业,深化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推动本市驾培行业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新质发展,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方案通过鼓励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应用智能驾培教学设备开展培训,探索“元宇宙训练+实车驾驶培训”双向互动的驾驶培训新模式,积极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培育一批教学规范、服务优质、敢于创新的数字驾培“上海品牌”。更好的满足数字化时代,学员对于多元化、高品质的驾驶培训服务需求。1.应符合《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JT/T 378-2022)规定的动感型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Ⅲ级),并由具备CMA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智能驾培模拟器计量检测报告或计量校准证书。教学课程和培训过程信息采集传输与评价中的视景和驾驶操作信息采集传输、示范教学视频、驾驶过程评价、驾驶过程回放等功能,应通过驾培行业协会的评价。2.动感模拟应达到六自由度中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响应,运动幅度满足JT/T378—2022相关要求。3.智能驾驶培训模拟器计时终端应符合本市驾培行业协会团体标准《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计时终端技术要求》(T/MVDT 001-2021)。4.鼓励配置符合《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GB/T 38259-2019)的虚拟现实(VR)头显设备。机动车驾驶培训智能实车教学设备是指安装于教练车上的车载智能教学设备,应用于《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第二部分“基础和场地驾驶”教学过程中,通过智能化人机交互技术,部分或完全替代教练员随车指导的实车教学设备。该设备应具备《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所有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通过视音频实时交互进行教学指导、测评分析教学效果、全程记录回放训练过程等方式,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符合申请条件的驾校,以自愿为原则,可报备开展智能教学设备工作,填写《智能驾培教学设备承诺书》、《智能驾培教学设备应用申请表》(详见附件1、2),并附相关配套材料(详见附件3)。市道运中心会同行业协会对申请企业提交的申报表进行真实性、可行性审核,审核结果通过的驾校企业名单抄送市交通委执法总队。1.每位学员使用智能模拟器培训学时最高不超过10学时;2.每台在用智能模拟器培训能力按照所属培训机构单车基数核定(每月最低使用30个学时方可计入);每台安装智能实车教学设备的教练车,在培训机构单车核定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个基数。1.培训学时和内容数据应实时接入计时培训管理系统,设备应配置视频监控摄像头,具有学员人脸识别进行签到和签退的身份验证功能、培训学时记录功能、教学过程随机抓拍功能、培训视频传输和调取功能,确保培训全过程可溯源、可核查。2.使用智能驾驶培训模拟器不限于培训机构经营注册地,培训机构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所,方便学员就近训练。配置模拟器的教学场地应向市道运中心报备。教学场所应安装实时监控摄像头,摄像头应能覆盖教学场所全部区域,监控视频应接入计时培训监管平台,可远程实时查看学员训练情况,视频须本地保存一年以上。3.各培训机构计入培训能力的智能模拟器总数应不大于教练车总数的50%。各教学场所配备的智能模拟器数量不设限制。1.培训机构应当围绕智能化实车教学模式具有的特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智能化实车教学安全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训练场地及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学员培训数据和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2.培训机构应当设立智能化实车教学管理负责人、教学安全监控人员、教学现场指导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教学管理负责人应当熟悉机动车驾驶培训业务,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安全监控人员应当具备教练员资格,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历,经过安全管理知识专项培训并持有安全考核合格证明,熟练掌握智能化实车教学系统、车载设备、教学软件操作和使用方法。教学现场指导人员具备教练员资格并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历,熟练掌握智能化实车教学车载设备、教学软件操作和使用方法。3.培训机构应当在智能化实车教学训练场地内设立实时动态监控中心。智能化实车教学设备应当在学员单独驾驶教练车培训时,能够确保教学安全,能够自动识别预判驾驶风险、自主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具有远程控制车辆动态功能。教学期间,教学安全监控人员应当在监控岗位确保实时监控,教学现场指导人员应当在教学岗位确保随时响应。其中,教学现场指导人员按照应用智能化实车教学设备教练车总数的20%进行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4.培训机构采用智能化实车教学模式,应当在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定的训练场地内开展。训练场地应当单独设置,训练区域封闭隔离,训练科目设置合理。教学车辆不得与非智能化实车教学车辆混合使用训练场地。对于涉及上述负面清单行为的培训机构,取消配套政策。(一)市道运中心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开展应用。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大对应用单位的支持力度,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体验智能教学设备服务模式。(二)市道运中心要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对智能教学设备在培训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要督促应用单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确保推广应用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三)市道运中心要督促应用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学员服务体验反馈机制,开展满意度跟踪测评,及时记录教学效果、设备故障等情况,评估设备节能成效,定期总结并上报应用工作经验。根据应用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智能教学设备要求、配套政策、管理要求等方面的优化建议。(四)驾培行业协会要加强智能驾驶培训模拟器相关内容的评价组织工作,以公平、公正、透明为原则,明确评价工作流程和专家队伍,出具评价结果,并做好相关评价材料的留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