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产业结构特征
经济结构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上,目前青州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第一产业基础薄弱,仍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林业、渔业占比较少;第二产业中机械装备业、石油化工业等对原材料依赖型产业多,但多而不优,多而不强;第三产业以批零住餐业、交通运输业为主,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拉动力较弱。这样的产业结构,表明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工业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环保工作面临形势严峻等。
青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要进一步提高青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近年来,我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工业强市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战略实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凸显,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青州经济发展自身的些特点。
——产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青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演变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92-2002年)是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2002-2015年)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时期。
——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1.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从种植业结构调整入手,调整单一的以种粮为主的种植业结构,逐步实现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
2.工业发展较快,优势产业贡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把转型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根本举措,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以卡特彼勒为龙头的工程机械、江淮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中化弘润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三大产业集群,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卷烟及烟草包装、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台炼建材成为青州工业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80%以上。2015年,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仍是青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青州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粗放型特征明显。从我市产业结构情况来看,仍屬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资金、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扩张,重在追求规模、数量和速度,而企业科技含量不高,掌握和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品牌实力不强,工业中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极大地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内生动力。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0.5%,比潍坊平均水平低11.4个百分点。
——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均在60—70%,有的甚至已经超过70%,中等发达国家也达到50%左右,2015年全国第三产业比重为50.5%,而青州市仅为43.8%,低6.7个百分点。从其内部结构看,我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批零住餐业、交通运输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2015年,青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零住餐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8.7%、29.0%和18.9%,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9%、12.8%、4.8%和1.2%。
调整优化青州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既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调整,释放最大内需潜力的重要途径。
——加快服务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消费、高新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继续把培育大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骨干企业来支撑和推动的,骨干企业可以说是区域工业的未来和脊梁,是加快经济“转调升级”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近年来青州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这个成绩的取得是靠企业数量的扩张取得的。
欢迎关注《青州产业报导》
投稿邮箱:qzcyb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