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3昆明花木产业升级大咖云访谈”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华美达酒店二楼九乡厅圆满举办!
为持续推动花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发展,本次活动进行了2场专业论坛,邀请了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副教授魏开云,四川省花卉协会彩叶植物分会会长、成都花乐园花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春梅,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中心副总裁、花木(农创)发展中心总经理陈振华,杭州花之韵集团董事长邵春荣,园林行业流浪者、苗圃生产运营管理专家刘斯衷,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长安苗圃总经理、海宁国美园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民灿,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协会秘书长祝鸣川这几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咖进行面对面共同对话,建言献策。
对花木产业的升级方向的思考和实践
魏开云
云南的苗木产业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93年,虽然云南花木产业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产业的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云南苗木升级的产业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传统的一些苗木应该走更大更强、更专更精的一些线路。第二个方面是寻找市场增量大、能够孵化出生态产业的资源性特色植物。
刘斯衷
云南的气候和阳光让植物只要没有缓苗期,生长速度就能优于全国,所以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土壤改良,而运营的重点则是在产业优化改良。
祝鸣川
根据我司在成都以往经验,一是要强化合作,将我们的苗列成可选清单供设计单位选择,以及在种苗站发布我们的产品标准加大推广力度;二是通过供需会确定未来的方向规划,形成供需闭环。
童民灿
首先是要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明确客户需要什么;然后是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特长,充分利用好云南的气候优势,选择合适的植物做好产业转型升级。
邵春荣
时代进步的同时市场变化较大,一是现代花卉苗木的质量要求高,更注重精细化管理;二是市场对花卉苗木的认知逐渐理性化,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旺盛,所以转型方向的重点应该去围绕美丽中国、美好生活,去供应市场需要的产品;三是要进一步明确自身优势,下好全局一盘棋,行业协会等组织发挥好桥梁作用;四是充分提升资金效率,做好降本工作。
何春梅
当下的园林园艺行业存在很多偏差和缺陷,一是在客户更多的还是把园林园艺产品当作农产品而非艺术品;二是现有的园林景观花园最终都是为生活服务的,而缺少文化艺术的沉淀;三是我们对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发力点并不明确;四是我们的生产和应用没有做到高度协同,这种脱节导致了产业的低效;五是除开花艺行业以外,园林园艺产品的文化渲染很差,产品附加值都很低;六是产品配套不足,我们的园林园艺产品更多的还是单独存在,没有像欧洲的花园中心一样,形成一套完善的、能够成为日销品的体系。
陈振华
产品的艺术化、服务化、线上线下的融合业态都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只有各流程人员共同发力,才能通过大生态的协同来推动整体的转型升级,进一步降本增效、精准发展。
围绕昆明花木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入交流
何春梅:云南生态、气候、风景都非常宜人,唯独缺乏真正高端的园林园艺景观,我认为这是云南园林园艺行业当前很大的一个问题。
陈振华:云南本土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打造园林园艺景观商业价值不大,获取投资较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多业态融合打造一些专业的小而精、小而美的文旅融合项目,以花木带动研学、带动体育、带动近郊旅游等,这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刘斯衷:苗木大都是因为土地无法种植粮食而被迫做出的改变,而造园是富裕城市给人民的生活赋予文化氛围做的,发现美、营造美,如何实现这种农产品到艺术品的跃迁,是我们所有园林人要考虑的。
尚云秀:对于云南缺乏真正高端的园林园艺景观这一问题,我认为其原因一是甲方与设计者间的审美参差导致很多产品被迫变丑,二是云南的消费市场相较其它区域更小,获取投资更加委曲求全。
童民灿:工作要找准发力点,一是市场较小的问题可以先把苗圃打造成花园,用示范点打响名气,再进一步发展自身生长速度的优势,用高品质打开外省市场;二是土地租金贵但增长速度快,成本也就降低了。
祝鸣川:宜良的花街节说明云南是有产业基础的,而进一步的产业升级转型的决策,全国市场上是有很多案例给我们借鉴的,对现有产业资源做好分析整合,找准方向,依靠云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大有可为的。
邵春荣:云南资源丰富但市场偏小,我认为面对这种现状一是可以大力发展家庭园艺,二是云南的花卉苗木产业需要一个行业的领头人去带头发展做出成绩,三是让园艺走进生活的理念能够落地,四是要想办法把云南的花语节推广到全世界,五是要精细化经营降低投资成本。
魏开云:我们一是要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推动产教融合,将科研成果实用化,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二是推动丰富产业内容,尤其是市政园林的苗木产品;三是打造产业生态服务,如文旅融合提供绿色养生食物等;四是增强文化自信,在产品中加强对云南文化特色的宣扬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