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资讯】如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问题?
2023-06-26 17:11  浏览:20

01

概况

01

农村产业融合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推出了多项扶持政策,不同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融合模式上,农业内部整合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先进要素渗透模式等多种融合模式逐渐涌现,并在不同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推动了农村新业态的产生。
在产业融合主体上,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强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开始萌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业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综合而言,农村产业融合在全国地区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向上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显现出了现阶段尚未解决的障碍因素,如融合层次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广度和深度的提升,但相信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实践的逐步深入,目前存在的诸多障碍困难会逐渐克服或者减轻。

02

农民收入结构日益优化,但农民增收前景不明朗


二〇一〇年,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所有收入组成中占比90%,二〇二一年,比重下降到76%,可见农民收入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较为迟缓,占比较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从农民收入构成角度、城乡收入对比以及不同区域收入对比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增收现状不容乐观,收入增速放缓、城乡收入绝对差距扩大、区域收入水平由较大差异等问题使得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只有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创造农村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才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03

农村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


三条路径分别是农村产业融合通过农业内部整合,调整农村种养结构,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与产量,增加农民农业收入;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拓展等农村产业融合形式,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拓宽,同时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农村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进而工资性收入提高。三条影响路径的估计结果均通过了检验,再次证明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且对其影响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

04

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的增收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


我国区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风土人情以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是否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当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采用门限面板估计方法探究区域异质性因素是否会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发挥,最终得出农村产业融合收入效应的发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导致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存在地区差异。

05

改善宏观环境因素水平可以提高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效果


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随着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农村教育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农村产业融合的收入效应也会随之增加;以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随着农业保险深度、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增长,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也会更加明显;
以地区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随着第一产业人员占比增加,跨过门槛值时,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会减弱,第一产业占比过大反而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进程;以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当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时,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也会上升。城镇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城市内部的优质资源渗透至农村,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也会更加通畅,从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02

建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为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所提出的重要决策。开展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丰富农民就业渠道,盘活农村内部资源,开辟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经过研究结论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提供建议:

01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升级农产品价值链


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提高农产品价值链。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以当地的优势资源和区域特色为基础进行了农村产业开发,但是大部分都是处于依赖资源优势的初级阶段,没有重视后续产品市场分析以及营销渠道的制定,产业链与价值链缺少各个环节的联动发展,产品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从而不利于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的增收效果。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不仅要重视产品初加工,更要重视精加工,使农产品在每一个产业链的环节中都可以实现价值增值。当前我国多数农业产业链延伸只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的阶段,并没有最大程度地挖掘农产品的全部收益,且忽视了农产品价值链的建设,农产品价值链仍有较大的发展完善空间。
产前种子肥料的研发、产中的规模化生产、产后运用高级加工技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等都是农产品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农产品价值开发最大化,才能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向升级。

02

立足当地特色,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深入挖掘农村文化、旅游、康养等资源,并对这些资源结合开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服务性产业。保留乡村文化底蕴,加强乡村文化内涵建设,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品牌文化。
虽然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拥有较大规模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业务,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吸引游客的特色创意,因此在当地原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其产业赋予创新性的文化内涵或趣味性体验,营造充满当地特色的品牌文化,对于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至关重要。
国家日益重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的开发,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开展可以与政府合作,实现联合经营,从而发挥规模效应,有利于提高市场份额。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必须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者应秉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发展新型农村产业,以此实现农业的开持续发展。

03

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农业


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全国各地开始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如建立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减免农民学习费用等,这也为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提供了良好契机。开展农村电商,首先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农户是农村产业经营中的关键主体,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定期为农户组织电商技能培训,同时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对于电商行业有极大兴趣的农民可以进行重点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辅导。除当地农户外,也可以引进大专职业院校的电商人才,为农村电商相关活动的开展做好人力储备。
二是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保障农民具有稳定的网络环境。而且要为农民提供安全稳定且耐用的网络设备,可以与当地就近的电商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同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安装与调试,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为农民搭建良好的电商操作环境。同时在农户上网经营时,政府可推出相关优惠政策,缩减农民上网费用或者发放相关补贴费用,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可以为农户组建可以提供商品交易信息的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农户个体经营可能会因对及时的商品交易信息了解不足进而出现亏损的情况,同时也无法保证物品运输的及时性、安全性。为农户搭建电商交易平台,可以聚集分散农户,使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四是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积极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农户从事电商行业应熟知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实行切实有效的市场监管,减少网络欺诈等现象的发生。
文章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

版权说明:

如本公众号所选内容侵权,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