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大家好,今天起会慢慢更新一些光伏能源行业传奇人物小故事
可以当一个个小故事看,如果大家喜欢
请一定订阅我们的公众号,点击星标???
这样小故事发表第一时间就会提醒啦,不要走丢哦!
如果是自由资本市场,恐怕经此一役,中国光伏恐怕再无回天之力。
但万幸的是,中国有着很多国家没有的优势——国家引导和调控。
国家使出了四大绝招,帮助中国光伏起死回生。
第一招就是续命。
为了解决光伏企业的资金链难题,中国的几大银行组成银团,为光伏企业提供了47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
帮助中国光伏度过至暗时刻,保留下了技术的星火。
中国光伏的最大问题,还是国内市场太小,无法形成盈利-发展正向循环。
那么就需要想办法拓展国内市场,毕竟14亿人口规模的市场可不是开玩笑的。
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预期投入100亿人民币,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光伏产业并网。
这项工作其实并不是针对光伏企业,而是偏远无电区的独立光伏项目。
主要是为了为偏远地区人们送去电力,大大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是中国扶贫计划的一部分。
这一份投资补贴比例相当巨大,光伏发电项目,按总投资的50%补助,偏远地区独立光伏系统,按70%给予补助!
就是靠着这些补贴,中国光伏企业才度过了至暗时刻。
但活下来还不够,还要发展。
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完善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先后制定了三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0.9元/千瓦时、0.98元/千瓦时、1元/千瓦时)和分布式光伏电量补贴标准(0.42元/千瓦时),建立了补贴资金向电网企业按季度预拨、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发放机制。
“电价补贴”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光伏进入了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度电补贴时代,引发了国内光伏发电投资的一波热潮。
此后两年,大批在海外市场受挫的光伏企业涌入西部,各类光伏电站拔地而起,受双反而损失严重的产业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
从此,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开始进入倍增的快车道。
第二招是市场反击,逼技术升级。
光靠补贴显然不行,否则在高质量多晶硅依赖进口的情况下,投再多钱,都会被西方国家收割掉大部分利润。
要知道,虽然在盲目扩张时期,中国多晶硅产能暴增,但因为很多企业根本就是盲目上马,产品的质量未必符合行业标准,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外国高品质多晶硅。
那这样还是走不出中国光伏低端组装的怪圈,必须改变。
2014年机会来了。
美国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作出了裁决,认为中国存在大幅度的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开始第二次双反。
对此,中国也及时反击:禁止以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
那么国内的光伏企业断了原料怎么办呢?
那你们就想办法技术升级吧!
别总想着产能扩张赚更多的钱,也要想办法技术升级一下吧?
在这个倒逼策略下,中国光伏企业被迫投资研发,点出了两个科技树。
第一是颗粒硅。
2006年,REC硅和MEMC电子材料公司就已经应用流化床反应器(FBR)技术,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和德克萨斯州帕萨迪纳生产颗粒状多晶硅。
很快因为其低能耗、低污染引发全世界关注。
当时的中国光伏企业保利协鑫,也注意到了这种技术。
但是当协鑫的老板朱共山借着买硅料的机会想去生产车间看看时,却被拒之门外。
吃了闭门羹的朱共山内心却愈发坚定:
我们不仅要做中国自己的颗粒多晶硅,还要把产能做到1万吨!
在国内,朱共山听说了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程团队突破了冷氢化工艺,于是斥资263.5亿港元收购全部股权,开始大规模生产。
所以在2013年,别的光伏企业都在双反打击下半死不活的时候,只有保利协鑫凭借着颗粒硅的优势,击败了当时的世界巨头德国瓦克公司。
手握全球1/4市场份额,协鑫因此一跃成为全球前三的多晶硅供应商,以每年7万吨的产能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德国瓦克公司的6万吨和韩国OCI的5万吨。
最近,协鑫更是把宝都压在了颗粒硅上,提出将于2023年底全面停产棒状硅,将有限的产能转移至高毛利的颗粒硅。
第二是单晶硅。
单晶硅与多晶硅一字之差,却有较大区别。
硅料经熔化铸锭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别做成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
相比而言,单晶硅片太阳能的电池转换效率更高,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更高,而多晶硅片制造成本更低,光电转换效率也相对低。
但是2015年,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一份《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宣布实施“领跑者”计划。“领跑者”计划最关键的,是明确了光电转换效率为准入标准。如果按照组件效率乘以1.1的系数就是电池片效率的对应关系,“领跑者”计划,多晶电池片的效率应该是18.15%左右。
当时主流的多晶电池片效率是17.8%,这就意味着中国主流多晶硅产品达不到“领跑者”计划的门槛。
这时候,转化效率更高的单晶硅,就迎来了发展机遇。
不仅原材料,在生产设备上中国也已经打破了外企垄断。
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电池片、组件的生产到与光伏产业链相关检测设备、模拟器等,中国都已具备成套供应能力。
目前,中国市场新增产线中的串焊机95%变成了国产设备。
第三是使用端推动。
光伏发电不像煤炭和石油那样属于矿产,属于低密度能源,需要足够大的安装空间。
欧美为啥那么多装光伏?
因为人家的房子以独栋为主,居民利用房顶或空闲庭院安装光伏组件,就地发电、就地使用,余量就近上网。
大大减少了对电网的压力以及电力输送中损耗问题。
中国城里都是鸽子笼一样的住宅楼,哪有地方安光伏板?
农村倒是有地方,可是农民哪有钱安装?
所以中国面临的是城里人没地方、农村人没钱的尴尬局面,所以却没法搞分布式电站,只能搞集中式电站。
也就是青海、宁夏、新疆那种占地几百亩地的那种大规模光伏电站,属于2B模式,发电主要卖给电网。
第四是断补倒逼。
从2010年光伏危机到2018年这些年,中国光伏企业喘过了气,还发展壮大了。
但这种壮大还是属于国家往企业嘴里喂饭吃,如果国家政策取消,补贴退坡,这些企业能否生存?
所以在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新政发布了一个重要变化:
光伏上网电价将进一步下调,度电补贴进一步缩紧。
最终要在2021年以后实现零补贴,让光伏电和其他比如火电、风电等等的发电形式自由竞争。
这就是震撼业界的“531新政”。
一纸新政下来,使中国光伏企业在抉择中开始了新一轮洗牌。
这就间接让拥有核心技术和的巨头们拿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531新政的成效无需多言,我们看看今天中国光伏的成绩,就能说明一切。
截至2022年底,中国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7亿千瓦,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
截至2022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连续8年稳居全球首位。
分布式光伏达到1.075亿千瓦,突破1亿千瓦,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
巨大的国内装机量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打个比方:
一个厨师炒一个小炒卖10块钱,此时的平均成本就是10块钱。
但如果厨师炒一个大锅饭卖10份,此时的平均成本就只要1块钱。
所以,规模经济的优点就是随着产能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会得到降低。
光伏就是规模经济的一个很好例子。
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在海量的光伏产品生产中,成本随着产量而不断下降;
再加上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和足够规模的工业体系,就可以发挥出规模优势,把成本打到最低。
外国企业就算再努力,也无法竞争。
这才是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光伏以及新能源战略产业上制胜的底层逻辑;
也是中国制度优势的一种体现,更加是在未来15年双循环重要的逻辑。
所以等中国光伏从国内市场再次把目光投向海外之后,赫然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企业能在成本上和中国光伏竞争!
如今,随着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和最低限价(MIP)措施到期取消,中国光伏开始在欧洲市场大杀特杀。
此时的中国光伏,已经不再是那个三头在外、只能挣点辛苦钱的加工厂了,而是涵盖了光伏上中下游的产业巨头。
到2020年,中国光伏企业的多晶硅产量在全球占比已高达78%,全球TOP10多晶硅制造商有7家是中国的。
硅片产量全球占比97%、电池片产量全球占比85%、组件产量全球占比71%、胶膜产量全球占比85%。
光伏逆变器也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中国光伏涅槃重生的故事。
和很多产业一样从低端起家,有过一哄而上,有过投机骗补,但最终中国光伏闯了过来。
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如今已经傲视寰宇,制霸全球。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太阳能系统、以及太阳能系统的安装使用, 在荷兰能源最新信息以及可持续能源的信息,请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私人小管家微信号:zonnevolt 我们将为您提供有关太阳能清洁能源、能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太阳能能源,实现荷兰“能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