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30 星期五
【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成车企与电池厂共识,800V平台车型量产带来多环节升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在技术创新方面,强调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在充电网络布局方面,合理利用城市道路邻近空间,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攀高,基于800V平台超充技术加速落地。升级高电压平台,一方面其可以突破大电流限制,实现更高的充电功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动车系统运行的效率,提升续航里程,在相同的运行功率下,可以减小车内高压线束、电动机等高压用电设备中通过的电流,进而降低铜损提高运行效率。
划重点:『快充技术发展将为电池端和充电端的多环节带来升级:负极材料为电池快充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800V快充对造粒、炭化包覆等工艺提出更高要求,有望推动硅基负极使用比例提升;高压直流继电器耐压/绝缘/短时耐受/灭弧等性能要求将大幅提升;热管理升级,超充需高效电池散热支撑,需增加电芯侧面冷却,带来液冷板和导热材料用量提升。』
【储能】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
近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项目储能系统首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阜南储能系统为国家首批、长三角首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的配套储能系统。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规模为300兆瓦/600兆瓦时,二期规模为450兆瓦/900兆瓦时。项目建成后一次可储存约60万千瓦时电量,按照每天充放一次计算,每年释放电量可满足9万多个家庭的年用电需求。
划重点:『首期储能项目由90个40尺标准集装箱储能单元组成,创造性设计方舱级全氟己酮喷射+模组级可b燃气体检测+模组级水消防喷淋组合消防方案,可高效预警、及时消除消防隐患,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同时,项目选用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采用高压液冷集成技术,可有效降低占地面积,提升电站的充放电效率和电池的循环寿命。』
【化工】钾肥龙头加码海外布局,“走出去”反哺国内市场
钾肥可促进农作物生长,稳定产量,其养分浓度高,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在农业用肥占主导地位。由于我国钾资源稀缺,储量逐年减少,资源型钾肥产能扩张已不可持续,50%需依赖进口,全球钾肥产能集中度高,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产量占全球40%,俄乌冲突持续已造成巨大缺口。老挝钾矿储量超百亿吨,万象盆地、甘蒙省呵叻盆地部分资源尚未对外招标,已成为中国企业目标,目前国内龙头企业藏格矿业、亚钾国际、东方铁塔、盐湖股份等均积极“走出去”布局钾矿及钾肥项目,有效提升钾肥供应量,同时促进东南亚工农业及经济发展。
划重点:『我国是全球最大钾肥需求国,建立完善的钾肥储备机制,保证国家钾肥资源的安全,有助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的实施,因此国家支持国内企业境外“找钾”,中蓝长化、青海省核工业放射性地质勘查院等多家公司为老挝钾肥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创新浮选结晶生产工艺,持续升级井下大规模机械设备、优化开采运输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采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我国农业供应链稳定。』
【氢能】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取得成功,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迎来发展
6月25日,我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在国家管网集团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取得成功,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纯氢运输提供技术支撑。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构建储运体系,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近期,中国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从长期看,氢能产业较为成熟、用氢规模大且集中稳定时,纯氢管道运输将成为主流输氢方式。
划重点:『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已经确立,随着国家氢能政策的逐步实施,利用管道进行大规模、长距离氢气输送将成为氢气储运的首选。截至2022年末,全球氢气输送管道总里程已超过5000公里,我国累计建成的输氢管道仅有百余公里。根据GGII数据显示,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
【养殖】八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意见》,推动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深远海养殖水体近4400万立方米,年产量40万吨,占海水鱼养殖产量的20%,沿海省份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深远海养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力争五年内,新增深远海养殖规模1600万立方米,实现深远海养殖年产量6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网箱材料、网箱系统、养殖技术及配套装备等方面的研究,部分成果已实现应用,逐步向大型化、智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划重点:『挪威、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深远海养殖网箱材料、网衣清洗与防污损、鱼类自动投饵与起捕以及养殖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研究较早,先后实现深远海养殖过程中鱼苗输送、投饵、捕捞、增氧以及水质监测和净化等的自动化,并相继推出智能化洗网系统和渔获规格分级系统。山东作为我国率先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地区之一,2020年青岛设立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并编制建设方案,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建立了关联产业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电力材料】海缆具备较强抗通缩属性,出海有望迎来加速期
海缆是海上风电的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抗通缩属性,在生产工艺、历史业绩、产能布局、生产设备方面存在较高壁垒,因此参与者主要为经营多年的头部海缆企业以及近年来逐渐起势的传统电线电缆企业。当前海缆行业具有电压等级提高、海上风电场整体海缆中送出缆比例提升、柔性直流输电送出方案应用比例提高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海风发展进入快车道,以及海外风电业主对国产海缆认可度的提升,出海进程迎来加速,都将助推海缆需求快速提升。中国的部分风电零部件,如铸件、风机整机、海缆等代表先进制造的环节将不断提升自身海外渗透率。
划重点:『据光大证券预测,我国2025年海缆市场总规模有望达295亿元,2025年国产海缆出海亚洲和欧洲的市场空间有望达56亿元,2022-2025年CAGR约为145%。头部企业高电压等级和超高电压等级海缆产品竞争力强,国内市场份额领先,海外市场拓展加速;传统电线电缆企业开始聚焦海缆行业,积极参与国内海缆项目招投标,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国内高压海缆VCV立塔交联生产线主要依赖进口,且建设周期较长,是主要生产瓶颈之一。』
以上信息来自公开媒介,仅供参考。
播音:黄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