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甘肃成县满目苍翠,清风送爽,蔬绿瓜香,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阳光踩着碎步,溜过城关镇北山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照在青山绿水间的稻田里,青青的稻苗和着阳光跳着欢快的舞蹈,向忙碌的农民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这片稻田是今年旱田改水田的试验田,也是我们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试验田。”北山村党组织书记刘蓓说。
“这里过去是村里最好的地,前些年由于修路等多种原因,因地势较低变成了水洼地,夏秋季雨水多,庄稼就长不好,收成也不行。今年我们把旱地改成水田,配套修建了引水渠,不但解决了稻田用水的问题,而且让昔日的水洼地又变回好‘粮’田。”北山村驻村组长张文东指着一片长势茂盛的玉米田说。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是北山村发展多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今年以来,村上通过筹集资金流转土地600多亩,发展水稻、甜玉米、订单辣椒等特色种植,带动200多户500多人通过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不但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了“增收梦”,而且让村集体经济强了起来。
“每天来地里来买瓜的人络绎不绝,地头每斤1.5元,价格不错,今年4亩瓜已经卖了2万多元,收成不错。”折永岐笑着说。
折永岐是北山村的种植大户,不但流转100多亩地种植西瓜、扁豆、订单辣椒、中药材,还养了70多头猪,用养殖场的猪粪发酵后来肥田,田里的废菜叶、废瓜来养猪,既节约了成本,又绿色循环。谈起今年的产业增收情况,他说:“今年猪价不好,要赔钱,但今年扁豆、西瓜价格不错,订单辣椒长势也不错,收成也会有保障,总体还不错。”他坚持多措并举,长短结合,走绿色多元发展道路,最大程度规避了单一产业发展风险,让产业“真”发展,让腰包“鼓”起来。
“要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才能发展出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从而形成品牌效应。”成县佳合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莫保康说。
走进城关镇王坪村甜瓜产业种植基地,一个个黄白相间的甜瓜散发着甜蜜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圆滚的大西瓜掩映在翠绿的藤叶之中,即将成熟上市,为群众带来甜蜜收成。
“前面一块地的甜瓜已摘过两茬,我们装成10斤的包装盒,以每盒50元价格全部通过网上卖了3000多元,这边的今天是第一次摘,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订单是供不应求,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莫保康介绍说。
“王坪西瓜”曾经是成县优质西瓜的代名词,是留在成县人记忆深处的甜蜜味道。莫保康和另外两名伙伴经过商量,注册成立了种植公司,流转土地150多亩,种植西瓜、甜瓜、扁豆、大蒜等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在不断壮大公司产值,拓宽群众“钱袋子”路径的同时,让成县人吃上了儿时的味道,以乡愁为支点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品牌助力产业发展的路子。
“我们在倾力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核桃主导、订单补充、作坊辅助’的产业发展布局,坚持‘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扶持全镇95家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和143户养殖大户,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发展核桃、订单辣椒、西瓜、甜瓜等特色种植和猪、牛、鸡等特色养殖,激活城郊村农家乐集群效应,让特色产业与互联网思维碰撞出火花,真正把特色产业‘扶起来’,让特色产品‘走出去’,以点带面形成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城关镇党委书记武宽乐说。
来源:中国网
编辑:刘莉
微信号|gssnynct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