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东北网》刊发东宁法院以《小木耳大产业 以司法力量护航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的文章
2023-07-22 15:13  浏览:29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吧



7月18日,《东北网》刊发了东宁法院以《小木耳大产业 以司法力量护航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的文章。




(附全文)东宁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素有“塞北江南”的美称。森林浩瀚,水源清洁,山清水秀的原生态环境,温和湿润的独特气候造就了黑木耳的品质无与伦比,出产的黑木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第一县”殊荣。据介绍,东宁年均栽培黑木耳约9亿袋,生产木耳干品超4万吨,产值30亿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则乡村兴。人民法院如何守护“天下第一耳”?如何在“中国黑木耳第一县”服务种业振兴?东宁市人民法院坚持审判主业,将护航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兴边安民、兴边富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设立巡回审判点、创新审判机制、推进诉源治理,有力守护“天下第一耳”。

延伸司法服务,法治赋能黑木耳产业兴盛发展

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是黑木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东宁市人民法院进一步推动黑木耳品牌效益做大做强,找准司法办案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点,解决菌农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6月15日上午,与东宁市委政法委联合组织召开《东宁市服务规范木耳产业发展座谈会》,共同商讨制定黑木耳买卖合同规范文本,规范木耳菌业生产标准化,从源头规范、从源头预防、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服务木耳企业发展、服务耳农生产经营。东宁市人民法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并在黑木耳协会制定《黑木耳三级菌包新品种销售合同(满菌)》《黑木耳三级菌包销售合同(透菌)》等行业规范文件过程中,提供法律指导与支持,推动出台了《黑木耳挂袋棚室的构建标准》《黑木耳菌包(短棒)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市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是黑龙江乃至全国食用菌龙头企业,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为了让黑木耳特色产业得到更好发展。东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志琨带领干警走访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和黑木耳生产企业,摸实情、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召开企业座谈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给予法律方面解答,助推“无讼企业”建设,助力黑木耳企业蓬勃发展。

设立巡回办案点,就地化解涉菌农矛盾纠纷

因黑木耳种植、收购、加工等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为了更好解决涉黑木耳产业纠纷,减少群众和企业诉累,东宁法院依托老黑山法庭和绥阳工作站,改坐堂审案为巡回审判,在家门口调解纠纷,及时高效解民忧。

绥阳镇是全国黑木耳集散地,年均种植量达到1.5亿袋,年产量约2000万斤。绥阳镇28个村屯,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黑木耳。黑木耳加工质量纠纷呈上升趋势,该类案件涉及菌袋、蒸锅、接菌、培育各个环节,黑木耳加工鉴定在全国仍处于空白,给审判带来极大的难题。

绥阳工作站改变审判理念,从被动审判延伸到主动指导、诉前预防。针对黑木耳菌袋加工质量鉴定难,纠纷多、难以调解,绥阳工作站成立黑木耳审判团队,培养专家型法官。通过走访企业调查,理论研究,改变过往“唯证据论”“唯鉴定论”为“举证客观化”。2021年全年,绥阳工作站处理该类案件30余件,通过双方的举证情况,明确双方的举证义务,释法明理,调解2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绥阳工作站与东宁市黑木耳研究所联系,了解各个环节木耳菌袋加工质量问题所表现的症状,学习黑木耳加工技术,让法官不仅懂法律,也懂技术,培养法官的专业性,更有利于精准调解、判决。通过调查研究及审判实践,借鉴专家辅助人制度,提出了专家到庭发表意见制度的构想,目的为纠纷提供一种“看得见”的解决机制,真正达到定分止争。

司法建议“小切口”解决黑木耳行业“大问题”

近年来,东宁法院一直秉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职责使命,自觉履行司法建议职责,主动将司法建议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之中,为黑木耳产业存在的问题“把脉”“开方”,有效促进黑木耳行业矛盾纠纷化解,切实推动相关部门和行业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和风险化解能力。

因陆续受理多起因黑木耳种植雇员受害赔偿责任纠同纷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就是雇员在进行黑木耳吊袋时,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雇员伤亡。东宁法院针对此问题,在全面、深入厘清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因地因时制宜,从不同角度针对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相关部门在收到司法建议后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内加强对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提高安全装备,对外加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将整改情况发函反馈,推动黑木耳种植业健康良性发展。

依托现代化无讼东宁新“枫”景,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东宁法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边境无讼村屯”为依托,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及时化解涉黑木耳纠纷,描绘现代化无讼东宁新“枫”景。

2021年11月,申某与朱某经营的东宁市某黑木耳种植合作社签订了黑木耳菌包销售合同,购买了38000袋菌包。回家后,申某一家分两个大棚栽培这些木耳,其中一个大棚栽种了3万袋。由于这3万袋菌包长势非常不好,申某在购买菌包两个月后,向合作社反映了菌包的情况,可朱某认为自己的合作社没有责任,木耳长得不好,问题出在申某的后期管理上,而且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也约定了菌包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由于沟通未果,申某一气之下,就把长势不好的菌包录成视频,配上文案在某平台上进行了发布。合作社声誉受损、订单减少,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朱某找到申某要求其删除视频被拒后,向东宁市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名誉侵权,删除短视频内容,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00元。

受理此案法官滕洪喜,邀请“一站式多元解纷打造边境无讼村屯工作站”调解员和东宁市食用菌协会的专家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通过现场勘查,专家认为不管菌包质量是否有问题,申某一家在对菌包的后期管理上肯定存在失误。因此,法院认为申某发布的视频不具有事实基础,其行为构成侵权。

考虑到合作社未来的发展,也考虑到黑木耳种植户的实际困难,为了妥善化解双方矛盾,办案法官将双方约到一起,做调解工作。经过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双方面对面交流想法,申某意识到擅自发布视频的行为存在错误,同意删除视频、赔礼道歉,但表示由于今年经济损失严重,确实无力赔偿。

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合作社自愿放弃50000元的赔偿要求,申某现场删除发布的短视频,并赔礼道歉。申某夫妻俩表示,今后会利用短视频平台多发布合作社培育木耳菌包标准化生产流程,弥补对其造成的损失。

“互联网+”新探索助推涉黑木耳产业纠纷化解“加”速度

时间就是金钱。生产季、采摘期的一分一秒,对于菌农来说都是金钱。如果有了矛盾纠纷,跑到法院打官司无疑是增加诉讼成,影响黑木耳种植。东宁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创新多元解纷新途径。上线“东宁和”法院管家,菌农足不出户就可以化解矛盾纠纷。

“工资一直没拿到手,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法院,没想到这么快解决,实在太感谢你们了!”一位当事人在调解现场笑着说。

2022年2月,被告邹某雇佣原告到其菌地劳动。劳动结束后,被告邹某迟迟未给付工资款,经原告张某多次索要未果,被告邹某看到了“东宁和”法院管家小程序,抱着试试的心态,通过“东宁和”法院管家小程序提交了诉前化解纠纷的申请,诉源治理指挥中心接到申请后,指引当事人前往我院艳霞调解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受理案件后,积极联系被告邹某,向其告知拖欠工资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和面临的诉讼成本。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邹某对拖欠工资实施及数额均无异议,并院系积极支付张某工资。

大力开展司法宣传营造景区法治氛围

为了让黑木耳特色产业得到更好发展,东宁法院干警会不定期来到村里,进农户、进大棚、进村委会,就村民木耳种植、电商平台销售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就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宣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

针对黑木耳市场木耳经纪人交易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涉木耳买卖合同纠纷日益增多的情况,干警积极下沉到市场,与镇政府一道多次到木耳大市场进行调研并与市场从业人员及木耳经纪人交流,了解行业纠纷的主要矛盾点,并由审判员刘建军为木耳经纪人进行木耳经纪人法律风险防范宣传专题培训讲座,针对木耳经纪人提出的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法官进行一一详细解答,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审核:李    昂

校对:姜丽娟

编辑:张可琦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