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身边的榜样 | 以行践言 做矿山设备的守护神
2023-08-05 22:39  浏览:24

于海洋是一名扎根草原、建设北疆的“80后”,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矿山机电检修公司担任检修电工、电气技术员、生产技术部副主任、科技创新部主任。

一路走来,从一名普通维修电气检修工逐步成长为电气检修专家,于海洋始终以“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深耕科技创新,为“一流机修”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爱岗敬业,做笃行不怠的“奋斗者”

爱岗敬业、笃行不殆是于海洋的“标签”,多年来,由他牵头研发的多个项目为公司向智慧化迈进贡献了积极力量。2015年,他带领班组人员承担研发改进矿用挖掘机电控系统的任务,将西门子PLC S7-400可编程控制器改用PLC S7-300控制,改进后的27立矿用挖掘机电气故障明显减少,每年为企业节约60多万元的维修成本;2016年,他带领攻关团队经过20余天的日夜奋战,掌握了WK-27矿用挖掘机的变频控制原理,将3台27立矿用挖掘机电器系统全部改造完毕,改造后的27立电铲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项目也荣获矿山机电检修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同年,于海洋利用外并联电磁阀和逆变柜同步控制方法改善2703矿用挖掘机抱闸系统、运用新型的接触器替代14立矿用挖掘机接触器……一系列的技改项目减少了公司1/3的电机故障,矿用挖掘机运行更加稳定,为公司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坚定信念,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近些年,在智能化检修的潮流到来以后,作为内蒙古公司系统内的主要矿用设备检修单位,矿山机电检修公司检修作业无人化、少人化显得更加重要。在2021年,于海洋带领员工分析发动机拆装工艺,将智能化设备与公司检修作业相结合,研发了发动机智能检修工位项目,此项目引入了先进的发动机翻转架、检修机器人和桁架等设备系统,实现了发动机拆解、组装的智能化功能,项目在成功落地后表现非凡,顺利完成了多项复杂的发动机整修作业,在极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维修的精度和标准化水平,确保发动机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更高水平,更好地在煤炭保供工作中发挥作用。2022年,于海洋又提出气泵房无人值守项目,在项目研发阶段,他带头查资料、找数据、做调研……那段时间,办公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天起床后,他常常拿毛巾抹一把脸就到气泵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不懈的努力,研发团队运用传感器、监控系统等设备,成功研发了无人值守平台,巧妙地实现了气泵房的远程监控、启停、故障报警和气源监测等功能,为公司在少人、无人值守方面做出了示范。同年,于海洋将该智能化系统一并推广至污水处理站与危废间,实现了全面的智能化管理,以往需要8名以上维护人员进行的工作,现在4人就可以完成,人力成本节约50%以上。

教学相长,做创新团队的“领路人”

为更好地推动公司创新发展,2016年,矿山机电检修公司成立了“于海洋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于海洋深知,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优秀,一个团队的优秀才叫优秀,他意识到,公司各车间设备既多且杂,要想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科技创新水平,就必须在各车间培养一批爱学习,爱钻研的后备人才。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发挥团队作用,用好“传、帮、带”这个法宝,手把手传授技艺心得,传承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匠人精神。在他的引领下,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20余项,获得集团公司职工创新二等奖,累计申请高级专利13项,已获得专利7项,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辽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此外,他带领团队积极编写职业技能鉴定教材、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考试题、矿山设备检修标准等技术资料2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8项,已获得5项,为提升一线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执着的心,15年的风雨历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不平凡的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于海洋将继续积极探索无人化、智能化检修模式,着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装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的应用,破解生产检修技术难题,为公司提效率、增效益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往期推荐

●  直通基层 | 巴音新能源公司40万千瓦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圆满完成

●  向云端

  内视界 | 风光铺满晋山河——《“晋”享风光》

●  无名之“背”你是谁

  the end 

作者|宫晓磊 苏锋

编辑|苏锋

审核|万一蕾

出品|内蒙古公司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