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
龙泉窑贡瓷“益加工巧”!
2023-08-06 10:09  浏览:16

       南宋绍兴三年( 1133)庄绰的《鸡肋编》 中说,“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其实,这段话,是说明龙泉窑在北宋末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就已经成为贡窑了。

       那么,龙泉窑贡品的水平有多高呢?目前谁又见过?哪个博物馆有收藏?都是一头雾水。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芳容。这件小香薰炉就是北宋末期宫廷里面的贡品。

      我们平常所见龙泉窑刻划花,印花这样的纹饰很少。所见不是贴塑,就是雕刻。

       今天我们见证,龙泉窑有刻花,有镂空,有划花等各种工艺手法。
      笔者为什么说是北宋末期龙泉窑的贡瓷呢?龙纹,仔细看看这样的龙纹吧。
      为什么笔者这么肯定是龙泉窑瓷的贡品呢?再看看三个足,用三个大象造型做支撑,就知道设计者的意图了。
       地上大象,海水。天上祥云,飞龙。这样的纹饰,这样大器的气象,只有皇帝可以享用,可以担当了。
       我们在考察一件古代艺术品时,不仅仅看其艺术性,更要看用什么纹饰、图案来表达。我们知道,宋代贡瓷一般是经过筛选后,要有宫廷方面的相关负责人提供稿样,依样烧制的。
      就如文章里说的,“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龙纹,大象,祥云,海水等,这样的纹饰设计,都是宫廷制样的。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任由民间随意绘制出来的。当然,民间也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水平来设计了。
       我们平常看见一件古代艺术品,总想当然的往宫廷用品上靠,总想着是皇家用品。粘点喜庆。殊不知,皇帝用的物品,那是极品。这样的器物是集艺术、权威、富贵等特征于一体的完美化身。
      高贵可不是装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是骨子里的。这样的纹样,稿件,民间无论如何是想象不到的,设计不出来的。
      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是皇帝身边的人。没有一定的格局,气派。不知道皇帝所思所想,是创作不出来这么宏伟的图案,制造不出来这样的“小中见大“的器物的。
       收藏中,不要用我们老百姓的眼光,来看待上流社会的爱好和行为。要设身处地思考,尽可能的理解宫廷用瓷的理念。这样我们才能见到稀世之宝的……


“华源上手”第35期古陶瓷鉴定技能研修班即将隆重开班!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