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节奏:中央商场带起来的低价超跌,高度一倍。它的使命就是不要A下去,参考标的。
主线:地产金融与指数共振的题材。这里金科和太平洋都到了1倍左右的地方了,怎么打开高度?
1.打不开高度,高位横盘震荡,只能埋伏低位补涨,然后退潮等新题材(超导这东西都能回流,是真没新东西玩了)
2.能打开高度,下半年的吃饭行情就在这里了。要么新题材模仿这种路径、要么先打开高度的带领板块起一波。
逻辑面上,开始反弹的ai。有机会,最大的弊端是太吃量能了。鸿博是明牌的东西,或许都在看金融地产的时候,它反而能默默走出趋势新高?
小的节奏:太平洋周五的板如果不开,那后面只会转弱。加强只有一种走法,高开加速板,真这样走,周二就死了。给了分歧就是保留了悬念,更符合当下市场大波动、滚动交易的模式。周末目前没什么消息,其实这就是最好的消息。只要不出来具体的东西,预期可以一直保留,区别是从日内分歧转一致演化成隔日的回流而已。这个对消息面的预期可以反推地产,不停的在出zc引导了,那么高度打不开的情况下,后面难以继续打开空间
综合一下,故事层面上的ai和对救经济上的预期的金融。更容易走成双轮动局面。前提是最致命的量能什么时候能维持。
金融在过去的一周,其实是不断的在超预期的(走势),既然大波动是主流节奏,那打不过只能加入。没人看好时、大部分人抱着嘲讽的态度时,正是预期差存在的地方。
ai这里,似乎只有鸿博是关注点了。金科、世宝、中央当中接近打开新高的力度似乎只有金科有机会有人气、金融这里的太平洋,更多是情绪了,中信里面的资金似乎更愿意托底而不愿意加速,只有在岌岌可危时才会出现稳定盘面。鸿博,都在看反弹的高度,但是它似乎是最有潜力完成这个临门一脚的角色,只缺一个情绪与消息上的共振,它是可以带领板块引导出量能人气的东西。
细分的其他:华虹上市,从宏观角度看,更多是一种试探的意味,检测市场的承受力度。大家都摆烂了,后面的主角先正达就很尴尬,市场的态度会倒逼喇叭出现的频率,指数上关注度最高的永远是上证,如果它出现了缩量的急跌,那就是博弈喇叭的时候。(缩量后的放量反包?/连续杀跌后恐慌出现的市场底?) 那目前看,喇叭的效果集中体现在券商这里,也符合太平洋接近翻倍空间之后、龙头滚动的操作节奏上。
鼓励中小企业、活跃市场、盘中的会议,盯着的人一定会觉得出了都是不及预期,但是观察的点要放在资金面上,真金白银进来拓底了,那其实意味已经很明确了。地产必然是软着陆,多出来的水往哪流,似乎是可以抱有幻想的。(这一段纯属yy,走出来之前我自己都不要沉醉其中,只是给自己提个醒)
至于新能源这头,隆基、迈为这些很多是走出了底部形态,但是他们的弊端就是太多太多的资金还在山顶上吹风了,而叙事上已经是过去时了。就看到了市场聚焦的时候,里面的机构老师怎么出来了。由于是提前蹲的地方,没指望多大的收益,等人声鼎沸时卖出。
意识流发文,能理解就理解,不理解那就是想多了。简单的一个思考过程总结,给自己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