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团队排除万难,成功革新了国六注油管管端成型技术,用扎实、精湛的专业技术疏通产线工艺瓶颈‘动脉’,提高了注油管管端成型的效率和质量,为各类注油管的高效生产注入强劲力量。”机械公司副总经理明安均说。
他就是优秀党员、单位级关键技能带头人、机械公司泸州工厂零件弯管组班长雷世宏。工作30余载,从初出茅庐的小萌新到如今工艺技术质量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始终保持上心、用心、尽心干事的工作态度,在岗位上勤耕不辍,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企业发展之中。他或许不够伟大,但他也绝对不会渺小。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由国五逐步过渡到国六,到2021年泸州工厂所有注油管产品均已切换到国六标准。而国六产品技术难度主要就集中在管端成型工序上。现有的管端成型技术,需要通过多次胀型才能使管材达到目标尺寸,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造成管材撑破或形成隐裂不易察觉,为保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贯彻落实公司“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人品”的理念,开展国六注油管管端成型技术研究,提高注油管管端成型质量已经刻不容缓。可是,国六注油管管端成型技术是一项未知的领域,面对的困难犹未可知。在项目启动会上,雷世宏班长主动站了出来,笑呵呵的说道:“那就让我试试吧,给我半年时间,我一定解决咱们这个生产难题。”“好!老雷,那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定当全力支持。”公司迅速成立了国六注油管管端成型技术QC质量活动小组,大家干劲满满,颇有种磨刀霍霍向困难的气势。为了了解同行业同岗位的生产水平,QC小组成员对多家合作企业的注油管胀型岗位进行调研,可这毕竟是关系到市场竞争力的一项技术,大多数企业都对此三缄其口,不愿多谈,这期间真是吃了许多闭门羹。但雷班长这人吧,真的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凭借自己超强的社交能力,最终发现大多数企业的胀形岗位在采用先进设备、新工艺后,只需上料一次,就可以完成多次胀形,期间无需更换模具。“原来一次成型是可行的”,雷班长自顾自的说道。于是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又咨询专业的胀形设备制造厂家,决定靠自己设计一套全新的加工模具。这项工作交到了QC小组里年轻的大学生段泓宇身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雷班长和QC小组成员经常一起加班加点,讨论加工模具设计方案。经过众人的头脑风暴,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新的生产工装终于做好了。可是理想与现实还有差距,一次成型的管子,到了末端总是会被撑破,无论怎么调节工装、设备参数,都避免不了管子破损这一问题。现在连最基本的功能都实现不了,还谈何技术革新,谈何质量保障?小组成员在失望的情绪下,难免有些抱怨。雷班长面对着机器,来回踱步,紧锁眉头,目不斜视的盯着工装,仿佛要把其中的奥秘看穿。“工装换了,设备换了,但是这拉伸油,却还是原来的,会不会这拉伸油,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呢。”雷班长说。通过更换拉伸油,QC小组成功攻破了这最后一道难关,一次胀型工装,成了!众人欢呼雀跃,雷班长紧锁的眉头,终于又舒展开来。注油管管端成型技术的革新,不仅提升了管端成型工序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最重要的是精简生产工序后,风险点大大减少,对减少产品质量问题,有了极大的保障。此次注油管管端成型技术QC质量活动,也让大家更深层次的学习了材料成型方面的知识,为以后解决类似的成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雷班长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念,我们就能够克服。每一份工作都有其重要性,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人都应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