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玩具
从家具到玩具 | 古代拼图七巧板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2023-08-07 21:01  浏览:14

铁皮青蛙、七彩圣诞树、弹弹珠、泡泡胶…这些小时候收罗的小玩意儿填满了我们童年的小时光。这其中有一种小玩具不仅好玩有趣,还能锻炼孩子的图形创意和几何感知,那就是七巧板。

七巧板是一种智力益智游戏,有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这七块板还能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这个智慧小玩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有个叫黄伯思的人,他发现在宴请宾客这件事情上,由于客人的数量时少时多家里用来招待的桌子也时大时小。

于是,他发明了一种拼接桌,由7张小桌子拼成,可以根据客人的多寡调整位置,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而黄伯思也将这张拼接桌的设计收入到中国最早的家具设计著作《燕几图》之中。

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设计了“蝶翅几”,由六种十三件三角形和梯形组成,拼在一起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状,分开后则可拼成出一百多种图形,能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

用“蝶几”拼的图形比“燕几”图形要复杂丰富得多,分开组合可谓是变化无穷。

到了清初,燕几图和蝶几图逐渐演变成了七巧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把上图左边完整的蝶几图取右半部,再切割两刀就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七巧板了。

根据几何图形可以任意组合的原理,将挪移不便的桌子缩小改为方寸间可移动的板,《七巧图》由此产生。人们用它玩拼桌游戏,既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清代一些文人雅士热衷于此。

清代童叶庚对古代七巧板和蝶几图进行研究后,产生“环规为圆,合矩成方,千变万化,十色五光”的方案,制成十五巧板,取名益智图。此名源起《足开发心思》之意。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益智图和七巧图。

七巧板在明、清两代很快就快传往日本和欧洲。1805年,欧洲的书目中已经收有介绍中国七巧板的书籍,在西方它被称作“唐图”(Tangram),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相传在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将拼合七巧板作为消遣。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历史。

在这些书的前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财。

拼合七巧板能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形状、大小、长短,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图形的组合、分割和代换。七巧板的玩法很多,但不管是依图成形,还是自创图形,都需要小朋友充分转动大脑,去观察、去思考,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

现在在网上可以找到七巧板的小游戏,用手机或者平板动动手指就可以玩,屏幕前的大朋友们不妨带上小朋友一起益智一下吧~

● 相关推荐

没有手机的时候,古人都在玩什么?

读诗or解谜?烧脑的文字游戏——回文诗

玩具or暗器?古代飞镖大科普!

●会玩才会学,5款科普游戏APP带你一网打尽科学课

●明天冬至,带娃开始这个古老雅趣的游戏!

END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艺术 / 美育 / 文博 / 展览推荐

发现有趣的博物馆

扫右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