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塑胶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乡”约未来研学实践团走进樊集乡
2023-08-09 22:22  浏览:32
8月8日至9日,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乡”约未来研学实践团走进樊集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团委书记王月莹、共青团新野县委员会副书记董依彤、樊集乡党委书记李新宁、乡长史雪瑶、乡党委副书记尹应民、副乡长王永浩、丁蒙参加活动。

猴艺之乡樊集,猕猴驯养历史悠久,猴艺千年相传。吴承恩任新野县令期间十分喜爱观赏猴戏,辞官后写就千古名著《西游记》,美猴王的形象不得不说是受到樊集猴艺的启发,樊集乡猴艺更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樊集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猴艺已有最初的艺人个体驯养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独有的猴文化特色产业。目前,樊集乡民间散养猕猴2000余只,基地和养殖场存栏3000余只,年效益8000余万元,猕猴养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猴艺表演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特色养殖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形成了樊集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

在樊集乡鲍湾村天昊猴艺培训学校随着耍猴艺人的口令,小猴子表演的接飞刀、踩高跷、骑自行车、算数字等节目精彩迭出,不时博得实践团成员的喝彩和掌声,精彩的猴艺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大家来到碧水湾猕猴驯养基地,详细了解猕猴的生长、饲养、产业发展带动效果,实地查看猕猴养殖厂区设置、存栏规模、驯养技术、猕猴繁育等情况。

樊集乡党委书记李新宁对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樊集乡近年来依托猕猴驯养、钢葱种植等特色支柱产业,紧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主导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保障、乡风文明培育、社会治理创新、农民群众增收等方面工作的发展情况。

在中共新野县委诞生地后河村,同学们重温革命故事,详细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大家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钢葱产业是樊集乡的特色支柱产业,樊集被誉为“钢葱之乡”。樊集钢葱素以“葱高、白长、脆嫩、味甜”而著称,钢葱更是远销北京、甘肃、宁夏、陕西、湖北、安徽、四川、重庆、湖南、广东、河北等全国各地。在大力扶持发展钢葱特色产业过程中,樊集乡按照“乡引领、村服务、种植大户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注重在“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上做文章,随着钢葱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现樊集钢葱种植面积近2万亩,农忙时期每天来樊集务工人员近千人次,近3年钢葱平均每亩净收入稳定在1万元以上,每年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亿。

在刘庄村颖绿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杨庄村豫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践团成员走进冷链仓库、剥葱加工棚、工厂化育苗车间,通过现场查看、听取讲解等方式,详细了解樊集钢葱产业的种植规模、仓储物流、育苗加工等有关情况。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听、仔细看,并就钢葱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座谈会上,樊集乡乡长史雪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史雪瑶详细介绍了樊集乡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等情况。希望同学们要立足服务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学知识、练本领、长才干,切实服务乡村振兴,今后要持续关注樊集,更加深入了解樊集、宣传推介樊集,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基层一线和乡村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团委书记王月莹在讲话时强调,樊集乡作为文化之乡、钢葱之乡、猴艺之乡,具备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近年来在促进民生、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农户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以研学基地为依托,搭建乡村振兴专题实习实践的平台,为樊集乡提供稳定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创新校地联动协同育人的新举措。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对樊集乡进行了乡村振兴研学基站授牌。

仪式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樊集乡分别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专题交流,同学们纷纷围绕樊集乡钢葱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发言。

8月9日,实践团成员一行还对县产业集聚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博物馆、汉桑城公园等地进行了参观交流。

撰稿:张涛

编辑:张涛

审核:王永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