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化学与化工学院
“一路向红红色追踪红色寻迹团”暑假社会实践总结



团队名称:一路向红红色追踪红色寻迹 团
活动时间:2023.7.10—2023.9.1
活动地点:李芳宜 贵州省遵义市
王彩淋 贵州省安顺市
刘武魁 山西省临汾市
王 婧 山西省临汾市
指导教师:姬晓鹏
团队成员:李芳宜 王彩淋 刘武魁 王婧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山西大同大学一路向红红色追踪红色寻迹团团体积级报名参与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红色精神,感受党一路走来的百年风雨历程,组成了“一路向红红色追踪红色寻迹团”调研组,并于7月10 至9月1日之间,各小组成员就当地历史博物馆、红色历史遗迹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实践活动做出报告。
1、历史烙印红色印记——7.20李芳宜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址实践
7月20日,22级化学三班李芳宜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会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一进入遵义市区,队长李芳宜就马不停蹄的进入遵义会址参观,整个会址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召开会议的旧址,一个是陈列馆,蓝色的两层小楼就是当初召开遵义会议的地方,一楼有参会人员居住的房间、作战办公室等,屋子中陈列依照当时做了复原,门口的树见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几十年过去,依旧旺盛生长着。陈列馆中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线,分了五大主题,其中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给实践队长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面对敌军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通过高机动性的运动战,不断突围取得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战役。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长按照参观内容绘制了3副有关遵义会议图画,展示了遵义会议历程。绘出了遵义会址遗迹相关内容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队长表示革命前辈在中华民族深重苦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勇于担当,奔走唿号,上下求索救国救民之真理,用实际行动寻找变革社会之良方,苦难的中国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毛泽东号召人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队长表示毛泽东向我们深刻诠释了什么是“若无火炬,我便是光”,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实践队长也学习到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积极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奋然前行的力量。我辈只有充分融入时代大潮中,积极负责,勇于担当,才能绽放青春的光芒,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才能真正获得人生快乐。


图为李芳宜在遵义会址参观拍照
2、历史烙印红色印记——7.22王彩淋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王若飞故居陈列馆实践
7月22日,22级化学三班王彩淋来到了安顺市西秀区王若飞故居陈列馆。
实践队员主要参观了革命家王若飞的故居,了解了其生平的光辉事迹。“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就是王若飞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当实践队员走近王若飞烈士的从小生活的故居时,彷佛看见了一个满怀壮志,投身革命的少年。王若飞在辛亥革命中积极投身革命,致力民主运动,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远渡重洋,寻求真理。“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王若飞毅然赴法勤工俭学。之后,受党派遣,王若飞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由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战士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队员表示王若飞的求知精神、求学精神以及在国家危急存亡时的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学习。
实践队员还被王若飞向死而生,向阳而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感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政治黑暗,独裁专权,丧权辱国,民不聊生。连年军阀混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王若飞在大江南北主持和领导工人、农民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嚣张气焰。
王若飞那份浩然正气也萦绕着该实践队员,身处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辈青年,当了解到若飞同志铁窗铸魂,面对被捕的不屈不饶时,该实践队员也身受感染,该实践队员表示如若其也面对这样的环境也当有此精神。为加强党对西北地区革命的领导,适应即将到来的严重局面,王若飞奉调回国,在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不幸在包头被捕。在五年多的铁窗生涯中,他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表达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庆谈判,实践队员彷佛又看见了那个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的王若飞。他坚持原则,对国民党方面的无理要求进行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抗争,“双十协定”签定后,为促成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他不畏艰险往返于重庆延安之间,在事关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性大抉择中,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他的风范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尊重和倾慕。实践队员表示:吾辈青年也当学习这种忘我的精神,尽我们所能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实践过程中令该实践队员感到悲伤的是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中王若飞不幸牺牲,那时全国人民都曾经在悲痛的氛围之中。故人已去,但伟绩永存。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王若飞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所作出的丰功伟绩。王若飞也用他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一切为人民打算”这句座右铭。他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大无畏精神犹如春天的细雨深深的滋润着我们,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的忘我工作精神如春风般不断润泽着我们;他无畏艰险不屈不饶奔走于前线的英勇精神,被捕时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们的实践队员。王若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那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辈青年歌颂和传承。实践队员表示我们身处和平时代也应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守护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王若飞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情怀仍激励着今人和后代。今天我们缅怀若飞同志的历史功绩,不仅是表达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之情,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继承他坚持真理、襟怀坦白的崇高风范,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厚植“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图为王彩淋在王若飞故居陈列馆参观拍摄
3、历史烙印红色印记——7.25王婧、刘武魁在山西省临汾市晋西革命纪念馆实践
7月25日,队员22级化学一班王婧、22级化学三班刘武魁来到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晋西革命纪念馆进行实践。
两位实践队员主要参观的是1936年的红军东征是我党震惊一时,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战的出发点放在晋西北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图为王婧在晋西革命纪念馆参观拍摄
首先,两位实践队员来到晋西革命纪念馆前的空地上,矗立着一座毛泽东铜像,衣襟微敞,昂首挺胸,阔步向前,两侧映入眼帘的是当时作战期间的59式中型坦克。
紧接着,两位实践队员走进大厅内部,刚进入时令实践队员感到震撼的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雕塑,左边是作战击退敌军的八路军,右侧是高出两倍的共产主义领导人,两位实践队员纷纷感叹,当时抗击敌军的紧要关头,还好有我们强大的领导人作为后盾,前方的战士们才可以勇往直前。

图为王婧在晋西革命纪念馆参观拍摄
陈列的在午城战斗中被击毁的敌军汽车残骸
两位实践队员向深走去,晋西革命纪念馆分“抗日战争爆发前的晋西”“抗日战争时期的晋西”“解放战争时期的晋西”三个部分,分别以文字、图片、实物再现了党在三个时期的活动。具体包括党的早期活动、创建革命武装、红军东征、晋西会议、午城战役、根据地建设、“晋西事变”、东川战役、全区解放、踊跃支前、伟大胜利等内容。
最后两个实践队员从另一出口出来时,赫然看见了毛主席在此处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位实践队员表示道岁月轮转,伟人已逝,但这首《沁园春·雪》却依旧在一代代传唱着,更留下了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在一代代共产党人中传承着。



图为刘武魁在晋西革命纪念馆参观拍摄


通过本次红色文化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首先,实践队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了红色文化的传承能力。其次,增强了实践队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意识,体会到了那时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到救国救命的革命精神。最后,实践队员们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实践队员看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遍布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奋战和无私的奉献,才使我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也让实践队员感受到了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矢志不渝的跟党走。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在更替,国家在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我们年轻一代,自当心怀远志,肩负起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的责任。我们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也自当为国家的发展助力。第一个一百年已经过去,新的伟大征程即将开启,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排版:侯鑫
审核: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