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
今年前7个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311.4亿元,下降2.1%;纺织品出口5460.5亿元,下降5.7%。
地主家也没余粮
纺织外贸出口不佳,是很多纺织人的切身感受,但真正的数据出来以后,冰冷的数据还是让人产生了凉意。
当然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不行,并不是因为产品不行。恰恰相反,在近两年市场无尽的内卷中,纺织企业无论是开发新品的数量,还是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对研发的投入,都是不曾有过的。但产品好,也架不住客户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过去一直以来的消费主力欧美国家,在高通胀压力下,整体进口大幅缩水。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显示,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进口总额从40740亿美元跌到2023年二季度的37310亿美元,减少了3430亿美元,跌幅接近9%。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欧盟进口数据从2022年底也开始开始大幅萎缩,从2022年8月的2920亿欧元跌到2023年4月的2410亿欧元,跌了510亿欧元,跌幅近18%。
因此,不仅是中国的出口在降,全球主要出口国的出口量也在下降。韩国7月出口下降了16.5%,被寄予厚望的越南出口也下降3.6%(前7个月下降10.6%)。
哎,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
出口跌了,原料却涨了
与7月的出口低迷相对应的,则是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
在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减产的刺激下,7月国际油价大涨16.05%,创下2022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原油的大涨,带动了下游PX、PTA、乙二醇、涤纶长丝等产品的走高。
织造企业怕原料涨价,选择提前囤积原料;贸易商怕坯布涨价,选择提前下单备货;织造企业怕同行竞争,布价就是涨不上去……
因此我们看到,7月的涤丝非常好卖,7月7日、7月20日、7月26日三天聚酯平均产销分别达到197.9%、100.9%和221.6%,其余时间产销也基本维持在4-6成。
往年7月,上游的PTA、聚酯长丝装置都要开始检修了,但今年7月涤丝实在销量太好了,这些装置的开机率不减反增。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问题来了,代价是什么呢?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今年6、7月,我国纺织品的外贸出口开始了大幅缩水,内贸虽然在增长,但这种增长是缓慢的,短期内无法填补外贸的空白。
但就在需求缩水的背景下,供给却受到原料的刺激不减反增,虽然织造企业整体库存控制得不错,但贸易商手中的库存却比往年更多了。无论库存是在贸易商手中还是织造企业手中,都是没有进入流通环节的,是没有进入消费者手中被消耗掉的。
这样的行情延续到了8月,会变成什么样呢?
装置方面,8月第一周,国内PTA周均产能利用率至78.16%,较上周下降2.66个百分点,聚酯产量为134.45万吨,较上周跌0.17万吨,跌幅为0.13%。中国聚酯行业周度平均产能利用率为91.03%,较上期降低0.12%。
织造方面,开工率受地域与产品影响较大,传统集群因为成本因素,在低价竞争时不占优势,因此开机率下滑更为明显,新兴产能的开机率则相对更高。
在低价的诱惑下,很多原本要在8、9月份下达的订单被提前到了7月份,8、9月或许因特殊原因部分产能会受到影响,但影响的地区和产能终究有限。
总的来看,今年7月透支了下半年部分行情,把今年淡季的时间延后,装置检修、下半年订单下达等一系列工作也可能会推后进行,今年下半年的旺季,来得可能会比往年更晚一些。
编辑:陶佳毅
校对:石丽菁
编审:张强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