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行业媒体联盟成员之一的热加工行业论坛(www.rjghome.com)——热加工行业人员的网上技术交流家园。以冶炼、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理化检测等相关知识为主,以机加工、电脑设计等知识为辅的行业技术网站。点击标题下蓝字“热加工行业论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方面知识的延伸阅读。
【热坛学习】利用废钢生产合成铸铁的增碳工艺及控制
所谓的合成铸铁,就是不用新生铁,只用废钢和回炉料,采用增碳的方法来调节碳量而生产的铸铁。合成铸铁的生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与普通铸铁相比,抗拉强度明显高一个牌号,并且机械性能波动范围不大。这主要是废钢中的P、S含量低,杂质少 。
2) 铸造性能好。
3) 生产成本低。近年来由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废钢量供应充足,价格也比新生铁便宜,而且废钢是直接加入,无需重熔,可大大降低合成铸铁的生产成本 。
由于合成铸铁具有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所以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增碳技术,未见有系统研究与报导。本文试图从增碳剂的吸收效果出发,着重研究不同容量熔炼炉应采用的增碳方法及控制技术。
试验条件与要求
熔炼炉采用容量为150kg和500kg中频感应电炉,用于生产性试验。
废钢与回炉铁:废钢选用低S、低P、低Mn的碳钢,其它合金及杂物不得混入其中。回炉料使用材质相近的同类回炉料,不得将不同牌号、不同种类的回炉铁混在一起加入。
增碳剂:增碳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铁液的质量好坏,因此在生产时,对于增碳剂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在铸造生产中,目前应用最多的增碳剂主要有两大类:石墨化增碳剂和非石墨化增碳剂。石墨化增碳剂主要有废石墨电极、石墨压块、沥青焦、低硫煅烧石油焦、中硫煅烧石油焦和煅烧无烟煤等。非石墨化增碳剂主要有沥青焦、煅烧石油焦、煅烧无烟煤等 。硫量高的增碳剂氮含量也高,若采用此类增碳剂,灰口铁液中的含氮量往往会高出平衡浓度而产生裂隙状氮气孔,球铁铁 液则易在厚壁处产生缩松缺陷。在铸铁生产中常用的增碳剂主要以低硫、低磷的石墨化增碳剂为主。
增碳剂粒度的选择:增碳过程实质上就是碳在铁液中的溶解扩散和氧化烧损过程,增碳吸收的效果(增碳率)是增碳剂在铁液中溶解扩散速度和氧化烧损速度的综合体现。增碳剂的粒度大小不同,其溶解扩散速度和氧化烧损速度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增碳剂颗粒大越大烧损越小溶解扩散速度慢;反之,增碳剂颗粒小烧损大溶解扩散速度也大。在生产中增碳剂粒度的选择应根据炉膛大小和容量来综合考虑,本试验所选用的增碳剂粒度控制在0.5-3mm之间 。
增碳剂加入工艺方法的设计:为了研究加入工艺对增碳剂的吸收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了以下3种增碳剂加入方法:
1) 中间加入法(方法①),即废钢加入熔化后,加入增碳剂,迅速覆盖回炉料;
2) 压底加入法(方法②),即增碳剂置于炉底,再加入废钢,熔化后再加入回炉料 ;
3) 分层加入法(方法③),即废钢熔化后分批加入增碳剂,并迅速覆盖回炉料。
试验结果与分析
增碳工艺方法对增碳率的影响:为了探讨增碳工艺对增碳率的影响,采用150kg和500kg中频感应电炉进行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增碳工艺方法,其增碳率是不同的。对于150kg中频感应电炉,采用方法②时,即压底加入法,增碳率最高,其次是方法①和方法③ 。生产试验表明,对于小容量电炉的增碳采用压底加入法是可行的;而对于500kg中频感应电炉,采用方法③时,即分层加入法,增碳率最高,其次是方法①,方法②为最低。因此在生产中,对于容量大于500kg电炉的增碳,建议采用分层加入法或中间加入法。不管是压底加入法,还是中间加入法,或者是分层加入法,增碳剂加入时均应遵循防氧化的原则。
采用压底法增碳时,应在超出感应圈最低位置的坩埚内进行增碳。覆盖用料处于感应圈位置中,有利于金属覆盖料的熔化,使增碳剂有效地与铁液接触,增大增碳剂与铁液的接触面,促进增碳剂中的碳向铁液态的溶解和扩散;另一方面,金属覆盖料的迅速熔化,有效地隔绝增碳剂与空气的接触面,防止增碳剂的氧化烧损,从而提高增碳效果。
采用中间加入法或者是分层加入法,应先在坩埚中加入一定的量的废钢并使之熔化,坩埚内的铁水量应超出感应圈的最低位置方可加入增碳剂,应尽量避免铁水量超出感应圈最高位置时增碳。这是因为:当坩埚内的铁水量接近或超出感应圈最高位置时,增碳剂的加入,表面层铁水温度下降而呈半固态,增碳剂的密度小,仍处于表面层。而加入的金属覆盖料处于感应圈上部位置,磁力线无法穿过,致使覆盖料长时间处于固体状态,降低了覆盖效果,增碳剂会严重氧化而烧损。
从表2中可以看出,增碳工艺方法相同,采用不同粒度的覆盖用金属料时,其增碳效果也不同。采用硅钢片覆盖时,增碳率比采用回炉料覆盖时的增碳率高出很多。这是因为:回炉料的粒度大,覆盖效果差,增碳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增碳剂烧损速度大于在铁液中的熔解扩散速度,故而增碳率低;而硅钢片的粒度较为细小,对增碳剂具有较好的覆盖效果,减少了增碳剂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此时增碳剂在铁液中的溶解扩散速度大于烧损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增碳率。因此,在增碳时应采用细小的覆盖用金属料,最大限度地提高增碳效果。
综合表1和表2的试验结果发现,感应电炉的容量不同,采用同样的增碳方法,增碳吸收率也不同,容量大的比容量小的增碳率高。增碳剂溶解扩散进入铁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固相与液相的反应。增碳剂与铁液的相界面处由于废钢的碳量极低,成了增碳剂与接触铁液表面的碳浓度发生很大差异,从而引起扩散。感应电炉的容量越大,增碳剂与铁液之间形成的扩散区域越多,提高了增碳剂向铁液的溶解扩散量,从而提高了增碳率。增碳剂的溶解扩散是通过增碳剂-铁液这一扩散层(厚度用δ表示)进行的。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截面(面积为A)的扩散速率v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C2-C1)/δ和截面积成正比。
v=-DA(C2-C1)/δ
式中D为扩散系数。
从上式看出,欲提高增碳剂在铁液中的扩散速率即增碳率,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选用粒度适中的增碳剂。铁液增碳是在相界面发生的,增碳剂中碳扩散进入铁液的速率与相界面积成正比,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增碳剂与铁液的接触面积也越大,有利于增碳率的提高。但增碳剂的粒度过小,会增大增碳剂的氧化烧损,反而降低增碳吸收。
2) 选用含碳量高的增碳剂。式中(C2一C1)为增碳剂中的碳含量与铁液中的碳含量的浓度差,这个浓度差越大,碳的扩散速率也越大,增碳率也越高 。
3) 增大对铁液的搅拌。搅拌的作用是为了减小扩散层厚度,增大铁液与增碳剂的接触机会。从式中可以看出,减小δ值可使扩散速率增大,提高增碳效果。
调整措施
1) 若铁液熔清后碳量不足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先打净炉中熔渣,通过人工搅拌和感应电炉的电磁搅拌使碳熔解吸收达到增碳,此法吸收率在 20%~30%左右;②将增碳剂置于处理浇包底部,采用冲入法增碳,此法吸收率在20%~30%左右;③转包法:即增碳剂随流加入包内,然后包中铁水再转入炉内,此法吸收率达 50%左右。
2) 若铁液中含碳过高时,加入废钢降碳。一般每100kg铁液中加入废钢2~3kg,可降低碳量0.1%。注意在加入废钢的同时会引起硅量下降,此时应相应加入适量的硅铁。
利用废钢生产合成铸铁时,其增碳剂的加入有压底加入法、分层加入法和中间加入法3种,不同容量的电炉应采用不同的增碳工艺方法;电炉容量越大,越有利于增碳剂的溶解扩散,增碳率超高;当增碳剂加入后,应立即加入细小的金属料覆盖,避免增碳剂与空气接触,减少增碳剂的烧损,提高增碳效果;增碳时应尽量做到 “先增后减”:即在炉内增加铁液中碳量,避免因铁水中碳量不足而造成满炉时或炉外增碳。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经整理后分享。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除注明原创及明确标注来源外,文章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论坛进行讨论。
敬请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以便获取最新的资讯信息。
或者搜索公众号RJGR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