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玩具
当好三岁半孩子的“玩具”,不花一分钱,就能让她笑开怀.
2023-08-12 07:31  浏览:24

我喜欢和孩子玩,而且发现了其中的很多乐趣,是因为之前读过一本书:《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让情感引导成为父母们的第二天性

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孩子要的如此简单,他们不需要多么昂贵的玩具,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时间,只要我们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就很开心,超级开心。

于是,我开始不断践行那句话:别再买什么高端玩具了,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我发现,三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尤其迷恋下面的几个游戏:角色扮演、“孩子版”躲猫猫、卖东西……(欢迎补充进你家同龄孩子爱玩的游戏哦)

1. 角色扮演(角色互换)
这个游戏是孩子从两岁开始就迷恋的游戏,她会邀请我扮演她最近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比如她会让我当老猴,她当小猴,然后学着她的样子爬树、吃香蕉、走路。
再比如,她会让我当孙悟空,她来扮演猪八戒,然后让我带着他一起给师傅找吃的,她特别喜欢问“猪八戒为什么总是被西瓜皮滑倒呢?”
她还会让我当一个比她年纪还小的小孩,听着她的指挥,跟她一起做一些她喜欢的动作,比如一起做滑冰的动作,一起跳舞,一起唱她创作的歌曲。
还有一类角色扮演,是孩子和父母互换,我平时比较习惯对她说,“害怕很正常,我会在旁边保护你的。”
她会找来一根跳绳,然后告诉我“妈妈,这是一条蛇,你很害怕,对吧!”
每当她这么问我,我就知道她想要扮演我的妈妈了,我说,“是的,我好害怕啊,我真的好害怕。”一边说,一边装作十分害怕的样子。
她会很笃定地告诉我,“没关系,这是假的,我会保护你的,你试试,你准备好了可以试试摸摸,然后你就知道它是假的,慢慢来。
她有一段时间明白了,人老了是会变矮一些的,而她又很害怕提“人变老”这几个字,她就自己改编了一些说法。
比如,昨天我带她去玩双杠,那个高度正正好能让她小腿离地,吊来吊去,这是她一直想要玩的一种双杠,我就在旁边看着她玩。
她突然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你小了,你就也可以来玩这个了。”
我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了起来,回她说,“好的,希望我那时候还有这么大的玩心,希望你也还能和我一样疯玩。”
她说那句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穿越了一样,突然就变成我吊在双杠上,她站在那里看我。
哈哈哈哈,我觉得这样的画面还是很有趣的,特别有爱,特别好玩。
昨天,她又提到不愿意让我上班,让我在家陪她玩的事情,又开始眼眶湿润、红彤彤的。我灵机一动,开始对她说,“你别去上幼儿园了,你别去上幼儿园了。”
她的表情实在是太好玩了,先是疑惑再是惊讶然后是我无法解释的表情,然后她悠悠地说着,“那你为什么不让我上幼儿园?”。
我说,“你上幼儿园就没人陪我玩了呀,我得和你玩,你不要上幼儿园。”
她哈哈哈笑起来,然后说,“不行,我得去上啊,我要上幼儿园。”
我们就这样来来去去玩了几个来回,她竟然神奇地睡着了,而且没有到处找我的胳膊挽着,也没有抓着我的一根手指,我总算睡了一个好觉。
这是我们第三次用角色互换的方式缓解了孩子的焦虑;第一次是在历时两个月的分离焦虑在孩子反复念叨的三句话下逐渐缓解了第二次是在孩子最近又焦虑了,每天晚上哭一次。
我觉得这个游戏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他们这个年龄是没法角色互换的,因为脑袋没发育到那个水平,所以我们要求不来。
但是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玩,孩子们好像能明白点什么,至于是什么我暂时解释不清楚,重要的是他们的焦虑得到缓解了。
2. “孩子版”躲猫猫

之所以在前面加了“孩子版”,是因为孩子们玩躲猫猫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合乎规范”,他们特别喜欢指定我们藏在哪里,然后直接过来找,而且乐此不疲。
或者换他们藏,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藏起来,然后让我们找,就这样他们就能很开心地玩十来遍。
我的孩子最近最喜欢玩的躲猫猫是我们意外发现的,她和我妈妈玩躲猫猫,结果她藏到夏凉被里,我妈妈问,“孩子呢?躲哪儿了?我找到不了呢。”
我假装很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呢,不过我看到有个灰色的东西在动,你看那。”
我妈就过去找到孩子,孩子超级兴奋,尽管我们不知道她在兴奋什么,但是看到她很快乐,我们也被感染了。
然后孩子接下来的半个月都喜欢玩这个游戏,姥姥找,然后问妈妈,妈妈要说“……看到一个东西在动……”类似的话。
她玩多少次都没有尽头,每次玩每次都大声叫喊,十分兴奋且开心。
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还喜欢玩一个版本的躲猫猫,那就是还是给我指定地方藏,但是她要故意去其他地方看一圈,然后边走边说,“妈妈在这吗?妈妈不在啊,妈妈去哪儿了?”
最后再找到我这里,然后我们对视大叫一下,哈哈哈,很好玩。
我后来才明白,孩子好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因为一开始玩这样的游戏,我们藏在房间里的某个地方,孩子是不敢过去找的,像我的孩子有点怕黑,她会想着别人陪她一起找妈妈。
等到后来她确定了妈妈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她还要自己单独试着去其他地方找一圈,可能是在给自己壮胆,或者说给自己锻炼的机会,亲身经历告诉自己黑暗也没那么可怕。
你看,和孩子做游戏还能间接地让她变得胆子大起来,这可比那些“没事,那些是假的,不用怕。”之类的话,对孩子的帮助大的去了。
父母们就跟着玩,跟着叫,别说什么“这有什么好玩的”来扫孩子的兴就行,我们最希望孩子开心,但当孩子真开心了,我们又纠结于他们为啥开心,然后忽略了眼前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无法分清轻重缓急,把最重要的“西瓜”丢了,满世界地找芝麻。
活在当下真的是就是一颗大西瓜,每天随时随地都有这么颗大西瓜摆在那,我们就是容易不屑它,也容易忽略它。
我个人认为,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是最好的一种训练自己“活在当下”的方式。
家里的好多地方都是躲猫猫的好地方,窗帘是最适合的地方,孩子在这里会有无穷的想象,看过几次剧场版童话故事的孩子会把它看成幕布,她要在幕布后表演。
孩子们也最喜欢躲在窗帘后面藏猫猫,等着别人来发现,他们不会发现窗帘下的脚丫子让他们暴露了,我们也可以假装没看到,多找一会,让孩子兴奋一会。
大人不要轻易拆穿孩子,说诸如“这是假的”“哪里有幕布”之类的话,这是在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在保护孩子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善意。
3. 卖东西
这个游戏是2-3岁孩子百万不腻的游戏,我发现我们在公园玩的时候,1岁的孩子也跃跃欲试,六七岁的孩子也更加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加入进来。
这让我突然明白,想要锻炼孩子的能力,就带孩子摆几回地摊,这话是真不虚,先不说有用没用,孩子们感兴趣最重要,只要有兴趣了必定能学到东西。
我家孩子最喜欢玩卖冰激凌的游戏,她更喜欢当卖东西的人,让其他家人当买东西的人。她玩的道具,一个是从六个月就在玩的一个玩具:
上面的各种形状既可以当糖果,也可以当冰激凌球,她都能随意切换,总之这就是她的商店。
他还喜欢在一个大型的晾衣架下面,把其中的一端三脚架当做售卖的小窗口,她自己边吆喝边卖,“卖草莓了,卖草莓了,卖蓝莓了,卖蓝莓了。”
我和我妈就会轮流过去找她买,买完后习惯性问她,“多少钱”“好的,我扫码”,结尾处加一句“X元到账”。
在家的时候,我还会拿着她的各种玩偶轮流来买冰激凌,每个玩偶还按照他们喜欢的食物来更换冰激凌的味道。
熊猫会买竹子味的冰激凌,长颈鹿会买树叶味的冰激凌,白菜狗会买肉肉味道的冰激凌……
基本上把五六个玩偶打个来回,孩子这个游戏才算玩尽兴了。
我们有一次在公园玩,碰到两三个小朋友,本来他们已经要走了,无所事事的样子,结果听到我和孩子玩的很开心,自觉地在我身后排起了长队。
然后孩子一下子吸引了五六个孩子来买他的冰激凌,后来他们还轮流当了卖冰激凌的人,老母亲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解放了自己。
还给几个小朋友创造了一个不需要一分钱的游乐场所,当时我真是成就感满满的。
卖东西这个游戏还可以延伸到孩子上小学了,给孩子讲《小狗钱钱》的故事,然后把压岁钱让孩子自己存着,引导孩子养成储蓄、记账的习惯,为孩子的财商教育奠定基础。
这些游戏只需要借助家里的家具,或者过去的旧玩具就可以玩,不需要再多花一分钱,更不需要我们绞尽脑汁想各种游戏,孩子就会想到。
孩子想到的游戏也是最能锻炼他们能力的游戏,孩子最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能力,会吸引父母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只不过很多时候父母识别不了,也不知道孩子在传递什么信息。

父母想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简单,因为需要提高自己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父母升级了认知和心智,才能读懂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也弥补自己的成长需求。

这份提高虽然来得比较晚,但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是双赢的局面,亲子相处的本质就是双赢,单方面的输赢永远都是双输,没有例外。

相信我,一旦你开始这么做了,你的储蓄增加了,你和孩子更加快乐和亲密了,说不定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让你理解“断舍离”的含义。

今天是我试着日更,更不了就躺着的第35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