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玩具
从中国古代发饰的发展历程浅谈绒花工艺
2023-08-12 12:15  浏览:21

从中国古代发饰的发展历程

浅谈绒花工艺

中国汉字“美”字,形容着头戴发饰的人的形象。可见在汉字创造初期,便已经出现了修饰人美貌的发饰。早在原始社会的开始,妇女就开始束发,成为一种习惯。“自燧人之始,妇人束髻”,当时的发饰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束发工具,用于防止头发散开,名曰“笄”。笄这一束发工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自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开始就已经有了陶笄和骨笄的存在。在西周时期,笄尤为盛行,在《礼记》中也有关于笄礼的记载。笄礼对中国古代女性来说意义重大,它象征着成人许嫁之意。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手工生产技术的提高,金银、珠翠、玳瑁等用于制作发簪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多样。人们的审美意识变得更加强烈,发簪也逐渐演化出了装饰性功能,不再仅仅是束发工具。钗、钿、步摇等多种类型的发饰悄然而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描述了历代首饰风尚的发展变化:“舜加女人首饰,钗杂以牙玳瑁为之。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又有云髻步步而摇,故曰步摇。”而后,秦始皇喜爱神仙之术,因此将其发髻称为神仙髻,这一风尚一直流传至汉代。汉武帝的李夫人开始使用玉簪梳头之后,宫廷内流行起了用玉簪进行发饰的风气,随后又出现了使用玳瑁制作的云头篦。可以看出,簪戴首饰的风俗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绒花的产生与兴起与历朝历代的簪花风俗延续和人造花制造技艺的精进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绒花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品,逐渐在古代社会中流行起来,并发展成为一门精致的工艺。

绒花指的是以丝绒等材料制作的仿真花朵,具有艳丽、精致的外观和触感。关于绒花的起源时间存在一定的争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绒花始于唐朝,著名的唐代画家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其中描绘了一位女子佩戴了绒花簪花。李白诗句中也曾提到过绒花,写过这样一句诗:“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说的是绒花。其中描绘了一位女子佩戴了绒花簪花。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绒花的起源时间可能更早,可能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一观点主要依据于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发现了一些类似于绒花的饰品。例如,河南西峡地区出土的汉代墓葬中曾发现过用绢绒制成的花朵,这些花朵具有精致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色彩。因此,有学者推测,绒花的制作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流行。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局部)

绒花最早见于史料记载是在明清时期,上至帝王嫔妃,下至平民百姓,在不同的节庆时令和生活场景中都会用到绒花来妆点。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荣华富贵。清朝初年扬州所制绒花作为“宫花”被列为贡品,因此绒花又称为宫花、喜花。

绒花

 南京的绒花工艺源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它以铜丝为骨架,以蚕丝作为填充材料,经过精细的手工制作而成。制作绒花需要经过排绒、勾条、打尖、传花等多到工序,依靠手工操作完成。绒花作为一种装饰性的饰品,常常用于点缀发髻。因其形状独特、颜色鲜艳,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绒花制作工艺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绒花的制作过程需要细致入微和精密的操作,每一朵绒花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近年来,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南京的绒花工艺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对绒花需求的减少,使得绒花工艺逐渐边缘化。然而,一些热爱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人们依然不断努力,致力于传承和保护绒花制作技艺,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对其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和传承这项优秀的传统手工艺,让南京的绒花工艺得到更多的发展和保护。

绒花

绒花的产生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生活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簪戴绒花作为一种服饰文化符号,反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审美风尚和群体心理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簪戴绒花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直至今天,仍有一批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的人们传承着绒花工艺,希望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绒花工艺的发展。

编辑:簪花斜云团队

素材来源: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