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福建省政府研究同意,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厅近日联合发布了《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0年)》。
《规划》提出:
到2020年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蔬菜、特色水果、茶叶、特色食用菌、特色花卉、特色畜禽、特色水产品、特色林产品九大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创建8个左右国家级特优区,认定100个左右省级特优区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形成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知名、区域畅销”特色品牌。
统筹考虑品质特色、产业优势、市场前景等,按照既要强调“特色”,更要突出“优势”的原则,确定9大类25个品种(类)特色农产品和布局,重点支持建设。其中:
●对规模较大、区域分布较广、带动农户较多的,选择具体品种(类)创建,包括茶叶、水果、特色林产品等;
●对单个品种产业规模小、产品功能相似、适生区域相近的,按多个品种归类创建,包括蔬菜、水产、食用菌等。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主要品种(类)与布局
福建省纳入
国家级特优区品种(类)
福建地处亚热带,丘陵山地广,海湾多,气候、生物资源多样,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独特品种、特殊品质、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据统计,2016年我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笋竹、油茶、花卉、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3223亿元,占我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5%以上。
2017年,全省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14个,截止12月底,我省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724个;其中获得农业部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70个,无公害农产品2828个,绿色食品710个,有机食品116个。
尽管近年来我省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色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但是形成大而强、特而强的特色优势区域还不够多,还存在以下不足和挑战。
●一是发展集聚度不够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在新技术开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没有大的突破。
●三是产业链条较短。采后商品化处理、全程冷链物流水平有限。
●四是品牌建设和管理滞后。
●五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六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规划》提出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等。
坚持品质优先、绿色发展。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以质立足、以质创优,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成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区。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绿色农产品,推动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
坚持三产融合、农民增收。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镇、乡村旅游等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