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群
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农产品公司构建生态圈的思考,以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探索。
农产品公司从1989年第一个批发市场开始做到现在,构建了遍布全国27个大中型城市近40个批发市场网络。
以海吉星为核心品牌的批发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一直专注于流通行业的创新。
我们也搭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七大电商平台,以及物流、金融、安全检测等相关企业。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打造批发市场网络的过程中,不经意完成的。
当然,我们曾面临挑战。
许多互联网、电商企业一直认为,批发市场是造成农产品流通中高成本、低效率的原因,所以想要跳过批发市场。
有一段时间,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批发商是不是多余的中间环节。
我们的同行,我们的商户、我们的同事,都为此忧心忡忡。
大概,这就是互联网恐惧症。
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家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有次,阿里巴巴的一位战略高管说,他们谈生鲜的流通,都是以批发市场作为分水岭。
从阿里的高层说出这话,反映出大家认识到,要越过批发市场是挺难的。
今天看了,批发市场是不是一个多余环节,已经不用再讨论了。
和农产品公司一样,阿里巴巴同样以B2B起家,同样服务中小企业,同样在做流通价值。
不同的是,他们从线上做起,我们从线下做起。
我们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对接起了基地,有了如农迈天下、有种网的电商平台。
我们也对接消费者,有了如中央大厨房、海吉星商城这类的消费平台。
我们还推动白糖、冻品、海鲜等专业市场,通过专业市场的大数据,做出农产品交易所。
坚守做世界一流农产品流通网络的目标,在不经意之中,我们构建了农产品流通的核心生态圈。
同时,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机会。
一直以来,消费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家也一直在努力引导消费。
可后来却发现,消费需求被激发出来后,大陆的消费者都去香港,去日本消费,并不在大陆消费。
我们这才意识到,供给侧做得不够。
再加上现在产能过剩,好多企业产能结构不好,国家会对生产、提供消费的企业加大改革。
这同时也意味着,有些企业会被推动进化,有些企业则会被淘汰。
由此我们预测,2016年,B2B将爆发生长,这将带给我们这个行业很大的机会。
虽然吃饭是永恒的需要,农产品是永远的生意,但并不代表用户会永远选择我们。
我们农产品公司要不去引领,就会被淘汰。
我们怎样去引领?
在我们上海农批市场,已经孵化不少电商,这些批发商二代都是高学历,不少还是海归。他们不愿再起早摸黑去进货,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更高效的方式。
同时在消费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都是“懒人”,希望网上订单,在家门口就能取得货品。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
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巨头BAT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竞争,而是一个个生态圈的竞争。
近些年,阿里巴巴围绕生态思维,完成生态系统的升级,如淘宝模式升级为天猫模式,并引入支付宝等重要生态要素。
像后来的京东、苏宁、万达也都在不惜一切地去布局生态圈。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未来的竞争,就是生态圈的竞争。是一群企业与另一群企业的竞争。
未来的企业,要么去创建生态圈,要么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圈。
否则只会加速消亡。
这就要求我们,把批发市场这个核心优势共享出去。
生态圈的构建关乎我们的存亡。
如果说第一代生态圈企业,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为代表,那么下一代生态圈企业,将以实体市场为核心,从线下到线上,进行融合、开放。
我们农产品公司以围绕我们用户共赢为核心,以共建、共融、共享理念,构建农产品流通生态圈,并完全开放出去。
这是我们公司走到现在,从不经意到自觉,对战略的一次重大抉择。
这就是我们发起大白菜+的初心。
这个平台农产品企业简介,除了我们线下批发市场网络,和我们自身的电商平台构成的核心生态圈,我们还将基地,消费者,和包括物流、金融、配送、加工、大电商、小电商等协作者,都融进来,并做好服务。
这个生态圈,就是要通过大白菜+这个平台农产品企业简介,用数据和能力帮助用户提高效益。
这是我们最大的生存基础。
当然,大白菜+这个平台刚刚开始,目前这个生态,只有雏形,还缺乏神韵。
对内,我们将推动数据自由流转,加强各单位之间融合;对外,我们还要持续提高链接能力。
我们希望早日使它神形兼具。
这种面向B端构建生态,周期会很长,但一旦形成就不易颠覆。
未来的竞争,我们农产品公司凭什么胜出?
关键在于,我们构建的生态圈是否能高效进化,是否走在前面?
长 按
绿善公学
每一次分享,都来自一场孤独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