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推进“农业质量年”行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今年将重点聚焦“产出来”“管出来”“树起来”等环节,全面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瓶颈,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当下,大众对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政策上的监管仍有疑虑,近日,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就如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
1%的问题要尽100%的努力
——对话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
本社记者 王翔 崔建玲
行伍出身的广德福,有着军人的直爽和利落,面对问题不遮掩,事涉敏感不讳言。与他对话,轻松自在,听他谈安全,严肃认真。
聚焦“产出来”
“过去是给农民发‘明白纸’,现在是把农民组织起来”
记者:按照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我国新制修订了很多农业标准,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小农户仍然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短板,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发力补齐这块“短板”?
广德福:推进标准化生产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目前来看,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仍然是制约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因素。
过去,我们主要采用给农民发“明白纸”(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的方式,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现在,我们更加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整体推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这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生产,通过土地有偿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激发小农户加入到合作社等规模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小农户按标生产的覆盖面。此外,正在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加强对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管理,对散户违规使用禁限用农兽药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法律规定倒逼小农户生产标准化。
“直接要求企业全部使用二维码不现实,
要解决平台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记者:我们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因为成本(可追溯码成本和人力成本)过高,存在建设可追溯体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可以从哪些方面推动解决?另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经试运行,目前运行情况如何?怎样更好发挥该平台的作用?
广德福: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发挥追溯平台作用,解决平台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就是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第三方力量积极参与,提高市场认知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度。具体来讲,就是要激发四个动能:政府部门推动。落实农产品追溯与项目安排、品牌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等挂钩,建立质量追溯与“三品一标”对接机制。规模主体带动。推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各类示范基地等规模化主体率先纳入国家追溯平台,支持直接包装入市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贴追溯标识上市。市场机制拉动。拓展国家追溯平台展示功能,加强与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商超合作,探索设置追溯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等方式,推进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全程协作驱动。加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
目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在四川、山东、广东3省开展试运行。从试运行情况来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已达1288家,追溯、监管、监测、执法业务数据陆续采集上传,基本实现了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录入、实时处理和智能分析。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优化完善国家追溯平台,健全完善配套制度标准,选择10个省开展追溯试点,率先实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全部纳入国家追溯平台,推动管理者了解追溯、生产者参与追溯、消费者应用追溯,为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管出来”
“打造一支‘四勤四有’监管队伍”
记者:您曾经提到,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队伍是质量兴农的保障,当前,有的基层监管部门仍然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加强,打造一支更加有战斗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广德福: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注重加强监管体系队伍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基层监管队伍人员少、任务重、兼职多、装备差的问题还很严重。面对当前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继续抓好体系队伍建设,扎实提升体系能力,不断强化支撑保障。一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我们的监管工作,不能仅靠运动式治理,长期来看,还是要靠制度来管根本、管长远。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着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工作,并加快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完善。二是加强基层监管执法体系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指导各地加强乡镇监管机构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练兵,发挥其在生产经营者培训、投入品使用指导、生产过程督导巡查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以办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全面加强执法条件建设,为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现代化执法装备,加大法律知识和执法实务培训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100问,严格执法程序,掌握执法技巧。
另外,我觉得作风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靠过硬的作风带动行风的转变,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提高干部素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过去农业执法部门存在不敢管不想管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鼓励发现问题,哪个省查出问题我们有奖励,年底绩效加分,进行正面肯定。现在,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理念已经形成。今年,我们提出了要打造一支“四勤四有”(脑要勤、脚要勤、嘴要勤、手要勤;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为实现“乡镇有人管,村里有人看”的监管体系全覆盖提供人才保障,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
“1%的问题要用100%的努力去解决”
记者:监管局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但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着处罚力度较低,一些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下一步,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广德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们一直坚持零容忍、严监管、出重拳、全覆盖、无禁区的原则,1%的问题要用100%的努力去解决。我们持续开展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生猪屠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执法监管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下一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高毒农药、抗生素残留、农兽药隐性添加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强化监督抽检和检打联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推动建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发挥好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作用,实现监管服务全覆盖。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健全暗查暗访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对问题要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已经成为各地的一张名片”
记者: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是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请您介绍下,各地区在安全县创建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深化实践,将质量安全县打造成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金字招牌”?
广德福:2016年12月,农业部命名了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从实效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已经成为各地高度重视的一张名片。一是强化了责任落实,平均每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提高3.3个百分点,财政投入增加200万元,监管人员增加200人。二是推动了模式创新,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形成一批有效的管理模式,符合监管实际需要,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实现了能力提升,工作体系队伍进一步健全,手段更加完善,各地逐步形成完整的监管执法体系。四是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很多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各地还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77个,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工作。五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安全县平均质量安全合格率比创建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重点发力,做好三方面的文章。一要指导创建好。修订完善考核办法,优化遴选评价机制,强化核查验收把关,引导创建单位在做好规定动作基础上创出特色、创出亮点。二要监督管理好。对已命名的安全县,要加强监督检查、跟踪评价,发现问题的要坚决淘汰出局,维护安全县的名誉。三要示范带动好。总结宣传安全县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建模式,加大安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提升市场影响力。
“线下体验与线上展播联动,
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
记者:据了解,农产品质量兴农万里行系列活动是为更好实施“农业质量年”工作的创新之举,这项活动有哪些特点?重点聚焦哪些方面?
广德福:为深入推进“农业质量年”行动,农业农村部拟于今年6月到11月在全国组织开展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对各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讲好质量安全故事,鼓励消费信心,提高公众关注度,集中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论氛围。
活动将采取线下体验与线上展播联动的方式开展。我们将在部分省份组织开展线下实地体验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消费者、媒体记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实地考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亲身体验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检测等全流程;开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过程,同时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搭建起消费者、生产经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
同时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对活动内容进行线上宣传报道,内容涵盖质量兴农活动、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质量安全监管的成效、全国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情况等。
聚焦“树起来”
“通过品牌树立消费者信心”
记者: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密不可分,您怎么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如何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推质量?
广德福: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密不可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安全是质量的基础,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有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使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中立足;农产品品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反映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认可程度,建立农产品品牌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统一管理。通过质量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树立消费者信心,为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好的品牌一定是经过市场检验、广大消费者认可的,但同时,品牌也需要政府的宣传和引导,“好酒也怕巷子深”。
下一步,要从以下几点发力: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二是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加快推动法律法规制修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为强化执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三是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继续办好农交会、茶博会等展会,搞好品牌营销活动。将品牌建设与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通过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品牌“含金量”。
“推动‘三品一标’,实现优质优价”
记者:“三品一标”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有力抓手,目前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另据一些生产经营者反映,“三品一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消费者认知度不高、影响力小、价格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您如何看待?应从哪些方面发力农产品质量安全100问,扩大“三品一标”影响力,实现优质优价?
广德福: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近12.2万个,产品抽检比例逐年提高,市场监察范围从一线城市逐步扩大到二三线城市,及时清除不合格产品,整治了不规范用标现象,有效保证了品牌的公信力。全国已有489个单位创建了678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4个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7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已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优质优价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主要是因为老百姓认知度不够、生产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还没真正做到名优特优等。“三品一标”作为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主导产品,要在实现产品品牌效益上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做好品牌影响力塑造和提升,实现优质优价。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终,“三品一标”被认可,一定要有好的产品,一定是靠信誉、靠质量、靠安全、靠货真,才能获得老百姓的口碑,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发力。
一是充分激活“三品一标”市场需求。着力开展品牌宣传,系统研究品牌宣传的规律和策略,组织开展“中国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提高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二是要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市场体系的建设。积极拓展专业营销网络建设,推动传统营销模式和新型营销模式互融配合,组织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展活动等专业展会。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与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三品一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营造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记者:今年公布了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去年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谣言真相,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更好回应社会关切,监管局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广德福: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谣言真相和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相关信息公布后迅速引发网络关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等各种媒体大量转载,媒体和网民均对相关内容表示关注,达到了对网络不实信息进行正本清源,为公众答疑解惑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营造了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狠抓执法办案,将假劣农资案件查处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督促各地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借助“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农安天地”科普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科普文章,破除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引导公众客观正确地认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与新华网辟谣联盟合作建立联合辟谣机制,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合作构筑对谣言的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