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以数为核

行业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智慧运维系统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基础设施及机电设备运维、管理解决方案,能够解决传统运营模式中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跟踪不到位等弊病,实现计划、检查、上报、派单、维修、验证、考核的全业务闭环,为运维提供可视化决策分析和管理能力。
行业痛点
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
智慧运维业务流程根据现场实际的作业环境、作业条件、作业规程而定,随着现场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各地区各城市的业务流也不尽相同,可能导致建设时确认的业务流程在实际运营中会发生改变。
场景定制化开发
智慧运维行业涉及的场景化业务种类繁多,每个场景的业务逻辑、数据结构、关联关系等都有各自特点,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都需要进行定制化开发,开发的周期、成本、成效难以把控。
重复建设、重复投入
由于智慧运维系统包含的专业极多,建设时常采用分专业、分系统、分层级的招标模式,但该模式下各系统协同能力差,资源浪费严重,如大数据平台、BIM平台等,无法做到一次建设多系统共享的目的,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投入。
售后服务滞后
智慧运维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场景等的变化时需要系统及时做出更新换代,但智慧运维的厂家难以提供及时的服务支撑,导致售后服务之后,无法真正发挥智慧运维系统作用。
产品简介
江苏安防打造的智慧运维系统以数字孪⽣、图像算法、物联⽹、GPT⼤模型等技术⼿段,将设备状态数据、健康特征指标、视频图像数据、设备履历数据、专家知识等数据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分析,结合⻋站BIM模型通过数字孪⽣技术向中⼼调度、⻋站值班员以及设备维保⼈员提供符合其岗位特点及简洁⾼效的⻋站可视化管家式运维场景,提⾼⻋站运营、设备运保的效率,有助于建设更加安全、⾼效、可持续的轨道交通系统,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体验。

图1:服务架构
产品优势
可集成各类监控系统,自动化响应和分派设备的告警、故障工单及巡检、投诉工单,并基于服务等级协议跟踪和管理事件的生命周期,有效避免响应处理不及时。
支持灵活编排周期性或临时检查或养护计划,保障设施及设备健康稳定运行。
通过制定验收考核标准和服务等级协议来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对服务的计量并提供考核依据,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
提供全业务、多维度的BI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辅助和依据。
通过对资产采购、入库、领用、借用、调拨、退库、维修、交接、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资产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提高使用率和利用率。
应用场景
设备运维

图2:巡检检修页面
★故障管理
故障上报:除各专业实时监测上报外,还支持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之后使用 APP 进行填报,同时也支持 PC 端进行故障填报。
丰富的辅助功能:故障总结、历史故障单、故障案例库、故障统计。
图3:故障管理系统流程
智慧应急
基于数字孪生的应急仿真视图能够帮助应急指挥中心直观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位置、人员物资分布、人员预案执行情况、设备预案执行状态进度硫散路线、客流分布等多要素信息,同时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工作人员进行调度指挥和音视频会商等,并且可联动公安、消防、医疗等公共资源和环控调度等部门进行协助处置。数字预案决策树支持将预案内容按照条件、顺序进行结构化拆分,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决策和推进,提高处置效率。
图4:智慧应急工具库及页面画面
站务辅助
★智能视频分析应用
可对乘客异常行为(摔倒、翻越闸机和栏杆、隔栏递物等)进行识别并报警,并可将报警图片发送至就近的站务人员的智能手持终端上,及时进行处理。
图6:客流管控页面画面
乘客服务
以乘客出行需求为核心,在智能诊断、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建立新型服务模式,并依托各类智能终端,打造以人为本、创新灵活的服务体系,为乘客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全过程出行服务,实现公众出行更美好愉悦。
图7:乘客服务业务架构及页面画面
业务案例
青岛一号线天目山站
水淹分析
图8:页面画面
乘客导航服务
结合模型轻量化 BIM 空间三维及地图数据,将空间坐标注入到二维码中,乘客无需下载 APP,通过扫一扫即可获取三维 BIM 空间地图,乘客通过选择地点,即可获取导航路径及地铁乘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