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器材
音响器材更新之杂谈(二)
2023-09-01 10:41  浏览:25

胆坛同学E网琴声的投稿,叙述了自己发烧的历程,很有共鸣感,全文如下:

自从更新了功放“升艺”8502AⅢ和音箱AR312HO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这次器材的更新,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以及自己的努力而梦想成真,真有些来之不易的感觉,最满意的还是两者间搭配后的结果,是自己期待的那种音色,没有让人失望,所以说满心欢喜也不为过,兴奋之余,对其的构造和电声技术指标就想探个究竟,且就搜寻了相关资料,具体如下: 

“升艺”8502AⅢ为300B纯甲类单端功放,使用6个直热式电子管,直热式电子管的灯丝兼作阴极,相对于旁热式电子管,其优点是在工作上,发射电子能力和控制力更强;听感上,音乐细节更丰富,音色更纤细通透;缺点是在工作中,当灯丝电源受外界或自身干扰过大时,会影响声音的纯度,当设计与制作不良时易引发噪声;对此,相信该机设计师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电源部分采用覆铜板,其高压整流由5R4WG电子管,两个 MBLE Brussels扼流圈和延时电路、继电器组成;音频部分为搭棚焊接,前置电压放大为美国DCC90(3A5)双三极管,推动2A3三极管,之后再驱动300B功率管输出,在推动管2A3的负载和功率管300B的栅漏极间还并联了一个电感,其目的是校正和改善消波失真;机箱采用拉丝工艺处理的无磁化不锈钢板制成,两侧边用花梨原木镶嵌装饰,上面板的布局为,右前方安装音频线路所用的5个电子管,左后方安装整流管和2个扼流圈,右后方安装2个输出变压器,左前方安装了电源变压器,这3个变压器都配上屏蔽罩;其它原件有法国 SOLEN 大 S 耦合电容、美国 DAEL 电阻、日立无氧铜线等;后面板有一组 RCA 镀金输入插座,左、右声道各3个镀金的喇叭输出接线柱。

这款8502AⅢ单端胆机,厂家给出的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为9Wx2,频响范围10-40kHz ﹣3dB,信噪比90dB,相比同类型的功放,该指标还是挺优秀的。

8502AⅢ单端胆机

AR为美国品牌,公司成立于1952年,曾经开发了多款经典音箱,早期著名的历史经典AR3即出自于该公司之手,如今,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千禧年到来之前,开发了一系列气垫式的音箱,采用低音反射式,使音箱的效率有效地提升,其中高音量HO系列的最高型号AR312HO体积最大,采用了三分频四单元,侧面安装了一只十二吋低音喇叭,使这对音箱不用超低音也有足够的量感;据厂家介绍它采用了五项先进技术:1.超低质重空气实注泡沫高音,效率高,音频平滑,声音特别纯真细致。2.中置式高音呈一点声源效果,立体音像鲜明准确。3.高音前铺上不同厚度与密度的泡沫塑料,令音压更强、频响更直,声音极真实。4.防磁设计可用于AV系统。5.多孔道负载技术令细声箱能发放出最准确明快的超低音。

技术指标:频率响应30HZ-20KHZ,高音2.5CM半球体,中音13CM×2,低音30CM长冲程,灵敏度97分贝,阻抗8欧姆,承载功率25--250W,高宽深为109.3CM×26.5CM×47.75CM。

音箱摆放与音频线

对于新购的器材,在一个时期内,总会存在着新鲜感,所以一有时间就与之相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应该三月有余了,想想也煲的差不多,这天,刚好一人在家,可以安静、认真地听一回,且关好门窗(隔音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洗脸净手,按照程序,先后将声源、功放打开预热;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独立的听音室,只能在25平方米的客厅将就,音箱的摆位不是最佳位置,右声道音箱接近一面墙,这是因为客厅的结构,而不得已做出的妥协,两箱相距二点五米,使用器材:声源是先锋LD,功放、音箱自然是“升艺”8502AⅢ、AR312HO,音频线用日本“SAEC”,音箱线用美国“线圣”,CD唱片有“民歌蔡琴、试音100首、穆特-卡门幻想曲”。

试音CD唱片

由于听音评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同一首曲子,每一套系统,人人都可以说出不同的观点,为了客观和避免抽象,在此就尽量不用一些形容词进行描绘,而是按照刘汉盛先生“音响二十要”的几点要素,挑几点自己认为较重要的几个项点进行简单地说明,使之各位同好能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具体过程也就不累赘了;通过几个小时的听音,该组合给自己留下了以下几点感受:

1.声音平衡:高、中、低的各频段分布较均衡,不会特别突出,平滑顺畅,没有出现高频刺耳、中频过亮和低频模糊的声音。

2.乐音饱满:整体听感上,有量感、密度和厚度,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挺逼真,能分辨出是某件乐器演奏的。

3.透明而有层次感:乐音清晰而不朦胧,有细节和层次,人声与每件乐器的乐音能清晰再现,而不会混在一块而难以分辨。

4.声场与定位感较好:左右平衡、分离度较高,乐器的定位不会产生漂移,基本能够分辨乐器发声所处的位置。

5.整体表现活泼、生动:瞬时反应,速度感以及强弱、动态没有感觉不足,能够体现出胆机的质感、空气感,直接的感觉就是动听、耐听而不乏味。

相比原来的配置,是质的飞跃,认为物有所值,有此表现让人满意;但是也发现小功率胆机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大的作品并不适应,一些声乐也会感觉不好听;再者原本不可闻的噪音,现在感觉明显,说明音箱灵敏度高,可功放的信噪比并不是标称的那么高;但是,瑕不掩瑜,这套系统给我的整体感觉还是挺好!当然,目前对新的系统还处在新鲜感中,对存在的问题还未有那清醒的认识;再者,自己所接触的器材凤毛麟角,在这偏远的山区就如同井底之蛙而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而未真正见识它山之石,这些不足和认识会存在一些偏见,有待今后的学习与拓展。

通过这些年在音响中的沉浸,有了一些感受,对此,想对有同好之人谈几点认识:其一,众所周知,听音会带着很强的感情色彩,对声音、音乐的喜好,由人的性格、心情、环境、文化所决定的,一套设备、一张唱片,适应你并不一定就适应他,要求不同,选择上就会有天壤之别的差异;因而,对器材的选择,只要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自己感觉好听就对了;对于音响发烧友,要求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器材的认识,以及观念的变化,对听音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如此这般乐此不疲,而深陷其中。其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的衰减,对高低频将不再那么敏感,器材的选择方向也将会有所改变,所以要想听到大的动态,宽的频响真要趁早,否则到了老态龙钟之时,只能去感知,岂不遗憾。其三,器材的选择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循序渐进,这样每次都有新感觉,都会带来新惊喜;一步到位固然可喜,可那也是一厢情愿,时间长了,最终还是会喜新厌旧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自己要有一个目标,选择那些符合自身条件,超值又经典的器材,就是哪天厌倦了,应该还会有他人喜欢,还能物尽其用。至于是选择电子管(胆机)还是晶体管(石机),书架箱还是落地箱,可根据自身喜好来选择。其四,通过这次搭配有个体会,小功率功放配高灵敏度音箱,这会减轻资金投入的压力又不会造成浪费,多大的功率、声响才合适?我认为如果不是一味地偏好于爆棚效果,可以参照常见的乐器,拿我们身边熟悉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作为参考,当功放的音量电位器留有1/2--1/3的余量时,声音的大小与真实的乐器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就是听音时间长了也不会疲倦,器材的功率余量也能够满足在不失真的范围,也不会惊扰他人,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其五,如何识别系统放音的保真度,当然是要多听现场音乐会,最好是临近乐队听那直达声,没条件就到练琴房多听他人演奏(演奏的初学者另当别论),当你的系统声音越接近真实的乐器,保真度自然就越高喽。在一只乐队边上听演奏,那曲那乐是很美很感人的,不良的设备是放不出那泛音、那韵味的,你的听音过程也坚持不了多久的。

以上几点感受是有感而发,一孔之见、水平所限,难免存在疏漏、偏颇和观点不正确的地方,还望各位同好见谅,权当茶余饭后之消遣。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