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滑手文化是从社交媒体上诞生的,每天都有大量的滑板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在刷着技术流、高飘远“爽片”的你,两分钟后已经想不起来刚刚打开手机本来是想找一部好滑板片观摩一番。时间再倒回到十多年前,得到滑板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到滑板店,和几个朋友一块打开最新一期的滑板杂志,孜孜不倦的讨论着里面的内容,沉浸在那些迷人的滑板照片中,激烈的讨论着下一期的内容和封面。
时间拉到现在,滑板杂志正在被流媒体吞噬,但有人觉得这也不过是把内容从纸上搬到电子屏的事。Wandering最近收到了北京滑板杂志《LEAVE》的第一期,并邀请了三位主创一块聊聊纸媒存在的意义和在现今时代创办一本滑板杂志的困难。
LEAVEMAG主创:Jerry(左)、小龙(中)、李硕(右)
大家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李硕:我叫李硕 是LEAVE MAG团队的其中一个主创人员 ,平时在北京就是一上班的, 哈哈哈 拍一拍球鞋这种 ,有时候约上哥们儿去拍一些滑板照片
Jerry:我叫Jerry ,我发起了LEAVE MAG这个项目, 和硕哥、龙哥在一起做这个事儿 、我目前还在英国上学 。
小龙:大家好我是小龙,主要为一些单板滑雪的公司做原创内容的编辑与摄影工作。在leave杂志中负责wax版块,wax版块包涵:滑板、单板滑雪、冲浪这三项运动。
LEAVE MAG 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筹备这个项目花了多久?
李硕:这个事是每次小jerry 放假回北京都会给我带一本当地的滑板杂志, 我两人见面的时候就一起看一起探讨,因为我们平时也都拍一些北京滑板的照片什么的 ,就突然想也做这么一个刊物 ,能对外介绍一下北京滑板,也希望外地的滑板摄影师也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照片和文字来展现他们那边的滑板氛围状况。我记得从有这个想法到开始弄起来有三四个月?也是希望说弄就弄。
小龙:一次与jerry滑板时候聊天得知做杂志的想法,我认为滑板杂志是滑板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载体,让人可以真切的感受滑板的魅力。我觉得我们很高效,从开始有想法到碰具体的内容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Jerry:对,其实当初要做也是因为我们一块聊天老说北京要是有做滑板杂志的就好了 然后后来好多人都说我应该弄个小册子,当时想法就已经在我心里发芽了,因为我目前在英国上学,基本上每个月都去滑板店溜达一圈 ,看看有没有好的产品 ,最主要的就是滑板店每个月都有新的杂志可以免费领取 ,我当时看见英国像Grey和Free在滑板店可以免费拿,我也是真急了,所以我们LEAVE MAG 的目标也是可以做的越来越好,做到可以在国内滑板店免费领取这种 ,我觉得纸媒的现状对于我们也是一种考验。
对,在国外很多滑板媒体都有自己的纸质杂志,你们觉得纸媒和数媒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为什么坚持要让纸媒存在?
Jerry:其实这件事儿对于我来说还得从我开始拍胶卷说起,有段时间我质疑自己为什么要拍胶片,后来一部电影里的一个老头给了我答案,里面有台词说数码照片太假了,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看看就结束了,可能存着存着就丢了,但是拍胶片,你所有的底片都可以看得见摸的着,做暗房放大到相纸上,我个人来说喜欢这种可以拿在手里时不时可以翻出来的东西,就跟现在还有人听黑胶唱片一样。电影叫《柯达克罗姆胶卷》推荐去看看,看完电影里的故事就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会坚持拍胶片,听黑胶,做纸媒…
Jerry给我们分享的电影截图
小龙:我认为现在的人们太习惯阅读手机来获取知识或者娱乐消遣,反而纸质媒体显的稀少,纸质的实物会给大家新鲜感,会有种想购买的冲动。
Jerry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一本杂志从想法到实物要经历哪些流程?
Jerry:我们当时有了想法第一件事儿就是先确定了内容版块 ,接着确定了尺寸和选好了我们觉得不错的纸材 ,接着我们就开始进入照片征稿和获取内容的阶段 这块儿我们花了挺长时间的因为我们仨和投稿的摄影师都有其他工作 ,都是抽时间在弄 、在整理图像 。后来照片都收上来我就开始排版了 ,本来我觉得一周就能弄完,但真开始排的时候就开始觉得哪都不满意 ,一直在修改,改到已经不知道怎么可以再好了,又开始翻各种其他艺术家的排版继续改,后来觉得差不多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再好了,就开始联系合作的艺术家一起商量封面的设计还有包装、贴纸和海报等这些的设计 ,我们全弄完就送去印刷厂打印小样儿了,打完一开也是各种问题都有,比如我排版出血(印刷排版必须要有出血才能避免装订前裁切不会切少一块)不够等等问题,但是最后都完美解决了。我们确定好最终的印刷版本就开始大量印,结果印刷厂说包装还要人工费,我果断选择自己一本一本塞。
说起包装,你们的包装还挺有特点的,里面送的火柴盒是怎么一回事?
Jerry:火柴盒是这样,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正好做了一批火柴盒,然后问我想不想放进去,我当时就觉得可以,我觉得抽根烟静下心来看看杂志还是挺好的,当然吸烟有害健康,还是少抽或者不抽,当时放进去特像小时候放学路过报亭买的每个月一本的漫画杂志,里面都会送个周边什么的,这种喜欢随时翻一翻看一看的感觉也是那会养成的可能。
所以这个火柴盒不是每期的标配是吗,你们之后的期刊会不会放不同的小周边?
Jerry:对火柴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每一期的感觉,调性来定出个小玩意儿。
我们再谈一下内容吧,你们第一期的内容大多数是来自身边的朋友投稿吗?
Jerry:都是一些拍滑板的摄影师,玩滑板的艺术家和相关的从业人员吧。
我看你们没有做目录和大篇幅的文字,这是你们的本来的打算就是想做一个小册子还是之后会延伸?
Jerry:这个是因为我们觉得大片幅文章不太占据优势吧,一些杂志的长篇大论我也看不下去,所以我们觉得想让大家读的轻松一点,不做目录是因为有目录就会有选择性,我们还是想让读者跟着我们排版的节奏来,从头到尾开始看。
是的,我们公众号的文章稍微长一点就没人想看了大家比较喜欢看图片,这一点是否也是你们想和传统纸媒做的一个差别?
Jerry:对,其实我们主要还是定位在独立出版物,偏画册一点儿,但是我们征稿还是希望摄影师可以投一组照片,简单讲讲照片背后有意思的故事,我觉得别太拘束于滑板,滑手的生活照有时候反而更吸引眼球,也是大家更想了解的照片,我拍纪实比较多,所以我是比较喜欢通过几张图像介绍一件事儿一个人,再配合一些滑板照片。
小龙:我们只在专题版块有一些适合轻松阅读的文字内容,其他的篇章更想让大家观看精彩的滑板图片。
你们有给自己每一期定一个发行时间吗,月刊或者季刊这样?
Jerry:我们目前定的是季刊,春夏秋冬各一本,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素材太少,我们没办法像其他滑板杂志一样去刊登最新的照片,写最新的内容,目前还停留在一些老照片和很多摄影师自己找滑手拍的一些照片。一套完整有故事性的照片太难得到了。
小龙:现在是一年4期,分别是:春夏秋冬,冬季期会出现单板滑雪内容、夏季刊会出现冲浪内容。
你们对投稿来的稿子筛选的条件是什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是值得放在你们的杂志上让更多人看到的?
Jerry:筛选的条件就是这张照片的动作必须是成了的,其次我们不想要活动的滑板照片,我们想要街上或者碗池的吧,或者DIY的滑板场也可以,主要还是要看图像内容,当然好的构图和视觉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其实对于我来说,我更想看到一些不一样的照片,摄影师对自己的图像有独特理解方式和视觉语言,或者在最终产出方式和媒介上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二次创作,拼贴,暗房后期,蓝晒等等,多实验实验新的手法,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产出方式,或者说是自己更喜欢的方式,别太拘束,玩儿点儿不一样的。
小龙:我们尊重每一位滑板摄影师的作品,我更想看滑手对大地形的冲击,让我们感觉出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动作。
第一期出来后,有没有受到印象比较深刻的评价?
Jerry:还是挺多的,大家对于我们做纸媒都还是挺支持的,内容方面有人觉得我们内容少,排版有人觉得我排的还是不够放松,有点刻板。目前最深刻的我还没听到让我觉得那种一下惊醒那种。
小龙:我们发售当日,北京的本土滑手基本都到场了,能明显感受道滑手对一本滑板杂志的渴望,我能感受到什么是:天下玩板儿的是一家人。
目前什么渠道能得到你们的杂志?
Jerry:我们目前是每一期都会在北京做发售活动,现场可以购买,我们还在琢磨应该怎样以我们的方式扩散到北京以外的地区。
你们杂志的售价是多少?
发售价是99.99
说一下各自对这本杂志的期许吧
小龙:我希望我们的杂志之路可以走的长久,可以提供给国内广大滑板人他们想看的内容。
Jerry: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99.99到 Free,就是我们的目标吧,各地滑板店都可以免费领取,我们自己和帮助我们的人都不白干,就行了。(LEAVEMAG广告位招募中)
最后,感谢LEAVEMAG和我们分享这一切,让我们看到国内依然有滑板纸媒在坚持。
Vol.5「亚太滑板周报」Lenz III系列上野伸平超长采访,看到就是赚到
Vol.4「亚太滑板周报」中国滑板起源地秦皇岛发来一部影片《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