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外现有富硒标准制订纷乱
现在在国外制定了不少富硒农产品相关标准,主要以地方标准为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较少,专门针对富硒农产品发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富硒大米》(GB/T22499—2008)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富硒茶》(NY/T600—2002),这两个标准分别对富硒小麦和富硒茶的硒浓度及产品品质要求作了明晰的规定,所以富硒面粉和富硒红茶是国外发展最早且最为成熟的两个产品。牵涉硒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品营养加强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乳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等,但后者主要从人体营养加强的视角设定硒浓度的参考值,且只牵涉到粮油类及乳制品类产品,前者针对于预包装乳品的标签标示,对于一些高级农产品不适用。以上提及的国家标准之间在硒浓度要求方面也存在不一致性。地方标准不一致性问题就格外突出,现在国外几个富硒产业发展较差的省市制定了县级富硒农产品硒浓度地方标准,包括广东、湖北、江西、广西、重庆及四川等,很多地方标准虽牵涉品种较为全面,但硒浓度要求互相间差别较大,且硒浓度范围的设定也相差巨大。
对于现今的富硒标准来说,常常只重视农产品中的硒浓度,而忽视了其他品质安全诱因。虽然,硒在农产品中可以以不同的型态存在,而不同型态的硒具备不同的毒性,无机硒毒性小于有机硒。现在国外还没有较为健全的有机硒测试机制,没有产生有机硒测试的国家标准,且有机硒的检查费用偏高,所以制订富硒农产品标准时无法对农产品中的有机硒浓度作明晰规定。重金属浓度和化肥残留等只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富硒农产品作为健康的农产品,在安全方面相对于普通农产品应有更高的要求。
二
富硒农产品未产生规范化生产标准
在国外,现在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只重视产品检验结果,而不重视产品生产过程,还无法产生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细则及安全管理机制,未对富硒渔业的生产环境作明晰要求,富硒生产原料不能进行严苛把控,生产管理过程的要求也出现空白。作为以安全为目标的有机渔业,除了有一套健全的有机农产品品质监督机制,更有一套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机制。而相比于有机渔业,安全也是富硒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最终目标应当是面向健康,即生产出安全且健康的优质农产品。市场上曾出现通过添加外源无机硒谎称含有高质量有机硒的现象,但这些状况通过农产品检验难以分辨真假。因为人体饮用硒量的安全范围较窄,超过安全药量的范围会造成不良后果,而大部份富硒农产品包装上没有注明硒浓度以及明晰的人均每周膳饮用量,容易出现补硒不足或补硒适量的状况。
三
未产生一套完整的富硒农产品认证机制
认证是农产品品质管理的保证,只有通过认证与可溯源机制的完善,能够将高品质的农产品以格外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认证只是避免农产品生产作假最为有力的方式,是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具备重要作用,对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品质安全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产品认证只是国家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性选择。认证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道“门槛”,不经过一定的权威机构(国际、国内)认证,经销者、消费者无法认可,产品在市场上都会寸步难行。富硒产品认证,就是要使富硒产品普遍取得参与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的“鉴定书”、“通行证”,防止“将金子当铜卖”,防止被国外外市场“拒之门外”。
现在国外富硒认证还只是处于高级阶段,还没有全省性的富硒认证机构,一些地方富硒行业商会为了规范当地富硒渔业发展,自发组织举办富硒产品认证,如福建和上海两个县级富硒认证相对比较健全,值得借鉴。国外现在缺少专门富硒认证知识轮训的机构,缺少专门的富硒认证人才,已有的认证机构在人员、资质等方面不能满足认证要求,造成认证水平差,认证结果欠缺科学基础。全省性权威认证机构的缺少造成地方富硒农产品无法迈向全省或国际市场,这只是制约富硒农产品流通的最大障碍。阻碍全省性认证机构健全的主要诱因主要有:一是富硒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仍以富硒区为主要发展地区,未造成国家相关部委的足够注重;二是要进行富硒认证应当制定相关富硒标准,而我国暂时还未健全全省性的囊括种类齐备的富硒农产品国家标准。随着美国富硒林业产业的逐渐壮大,富硒标准的进一步加强,确立国家富硒农产品认证机制势在必行。
硒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推动全民科学补硒!
美国富硒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旨在于做美国富硒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力的促进者和行业勾通桥梁,促进美国富硒林业产业化发展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联盟以平台、桥梁、智库、服务为核心职能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为富硒林业领域相关机构、企业之间交流、交友、互相学习、合作发展提供平台;做研究并实践中国富硒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智库;在学术交流、产业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研制、市场推广及标准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为硒产业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办公室:010-
市场部:
技术部:
官方微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