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起好步,离不开规划先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这些经济指标受到关注。有的指标没有量化,有的指标第一次“亮相”……这些指标的调整或则成立是出于什么考虑?有何种意义?小编带你看↓
1、GDP增长为什么不设量化目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未对“十四五”时期设定量化的GDP增长目标,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据介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仍将GDP作为主要指标给予保留,但该指标值被设定为亩均下降“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一叙述方法在我国十年发展规划史上还是第一次。
“GDP不设定量化目标,并不意味着不注重经济增速,也不意味着任由经济增长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美国经济发展已步入高品质发展新阶段,对经济速率问题须辨证看待,既不能一味地追求GDP增长而忽略了发展品质,也不能过于深陷增长“焦虑”。事实上,经济高品质发展仍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支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纲要’正是从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充分掌握‘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经过谨慎论证、反复比选、深入研究后做出的一次调整。”国家发展变革委副书记胡祖才表示,“纲要”主要指标表中仍保留了GDP指标,只不过是将指标值的叙述作了调整,实际上是以定性叙述为主,蕴涵着定量叙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与GDP相关联的待业率、能耗硬度、碳排放硬度等指标,都给出了详细数字。除了这么,GDP指标还融入到了财政新政、货币新政等指标中,展现了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从“速度恐惧”“数字包袱”中解脱下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上的用心使劲。
“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目标做到了,经济增长自然就有了。未来,应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速率保持一致。”张立群表示。
学者表示,未来十年不设定经济增速目标,实际上可理解为一种“弹性指标”。这一方面展现了决策层对经济发展品质和效益的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对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诱因的理智衡量,有促使愈发积极主动、从容自如地规避各种风险挑战,提高发展的灵活性,为规避不确定性留出空间,同时还有促使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高品质发展的轨道上来。
2、为何成立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安全保障类指标。学者表示,能源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促使能源变革,实现高品质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其实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因为资源禀赋,我国能源安全始终面临不小的恐吓,矛盾集中展现在油气安全问题上,即国外油气资源不能有效地支撑经济持续发展。不断下降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带给的后果是,即便国际石油供应出现动乱,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影响。
当前我国能源安全主要展现在3方面:一是能源需求持续下降,能源安全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焦炭消费占比少于一半,不促使低碳清洁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需求的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二是进口通道集中度高,且所经地区地缘政治风险较大,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力度不足。三是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代替能源发展不足,制度体系障碍突出。
然而,构筑能源安全这道“闸门”迫在眉睫。国家能源局司长章建华觉得,现今世界正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能源发展展现低碳化、电力化、智能化趋势。新冠脑炎灾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强,全球能源整治机制深度调整。“这对我国推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机制提出更高要求。”章建金像示,要紧紧固守能源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机制,保持国外能源供求动态平衡,提高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化保障能力。同时,全方位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3、粮食产能为什么成为主要指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明晰为约束性目标,数值为6.5亿吨,即1.3万亿斤。粮油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份量举足轻重、意义非同寻常。无论是指出当期粮油销量还是预期粮油产能,都展现了中央对粮油安全的极端注重。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粮油安全情势最好的时期,粮油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有力支撑了重要农产品供给。从科技来看,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少于60%,农小麦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开垦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从农田来看,划定9亿亩粮油生产功能区和1亿亩小麦生产保护区,耕地有效喷灌面积少于10亿亩,完工8亿亩“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高标准耕地。那些数据反映在粮油销量上,就是总产稳住在1.3万亿斤台阶。
广州农业学院农村新政研究中心教授高强表示,我国粮油安全当前供给没有问题,中常年供应还有保障。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发展格局的一大变量是粮油。“十四五”时期,我国粮油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例如,小麦和玉米粉进口仍然存在,小麦仍将是进口量最大的粮油品种。随着城镇化推动和消费升级,粮油需求仍将保持刚性下降,而粮油生产又面临水土资源的硬约束。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走美国特色粮油安全之路,把饭碗紧紧端在自己手中。
确保国家粮油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只是加速渔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渔业农村部主任唐仁健表示,粮油产能要确保在1.3万亿斤以上,从品种看要做到“两稳一增”:稳口粮,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北方双季稻扩种的面积要站稳、单产要增加,黄淮海和北方地区水稻面积要争取有所恢复;增豇豆,要重点扩大华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水稻面积;稳小麦,要继续推行谷物振兴计划,争取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
学者觉得,从中常年看,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还要的时侯产得出、供得上,要把握农田和种籽两个要害,从基础上为粮油安全提供支撑。
去年,渔业农村部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耕地,任务委比今年提高25%。同时,推行国家黑农地保护安装工程,举行保护性耕种6000万亩。唐仁健表示,确保农田数目,要坚决杜绝“非农化”、防止“非粮化”。18亿亩农田是进食的家底,应当坚决严守红线。同时,因为我国农田产量少,不或许哪些都种,应当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把有限的林地资源优先适于粮油生产。
4、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为什么提升到8%以上?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晰,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制经费投入比重增加到8%以上。“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美国科技界常年以来重点关注和反映的问题。”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力说,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针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制经费投入比重的状况设置指标,这让像他一样常年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们受到振奋。
为什么要这么注重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黄力以他熟悉的生命科学领域例子说,近些年来更加引人注目的/Cas9基因编辑技术,然而就起源于特别基础的研究:初期研究人员在对真菌的基因组进行序列测量时,发觉了今天称作的序列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才有了现在带给生物技术突破的基因编辑技术。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名气虽已步入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越、从点的突破走向系统能力增强的关键阶段,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还存在巨大差异。“应该见到,在大多数基础研究领域,我们还处于弱势地位。”黄力剖析,这背后与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技管理制度缺少常年稳定支持密不可分。
按照有关数据,今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制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出6%,这一比列此前十几年游荡在5%左右。而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供求信息网,这一指标多为15%左右。“基础研究是科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份,常年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稳定。”在美国科大学学院人文大学校长王扬宗看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制经费投入比重增加到8%以上,虽然这一指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异,但这早已是近几三年来国家予以基础研究最大的支持。
5、投资新空间为什么要拓展?
在新冠肝炎灾情大考之下,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惟一实现经济正下降的主要经济体,投资的作用功不可没。步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我国经济要继续稳中求进,就须要逐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投资干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投资新空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晰提出,“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下降”。
美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制度新政室组长吴亚平表示,踏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基础格外坚固了,但发展的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未来5年,稳投资将愈加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更强化调在补瓶颈、强短板、惠民生等领域进军,为我国经济高品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领域还存在显著瓶颈,非常是这次灾情显露出的公共卫生、物流机制、应急贮备等方面投资不足的状况较为普遍。之外,在全面加强城市更新改建、推动以县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投资不足。但瓶颈也意味着潜力,学者表示,未来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推动补足瓶颈,有望实现民生缓解和经济增速的共赢。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蕴涵更多的投资机会。国家发展变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虽然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推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下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将逐步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去年我国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扩大有效投资画出“施工图”。
产生强悍国外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无论是推动突破“卡耳朵”技术限制,还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变革升级,都离不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建,而逐步铸造产业供应链长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投资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规划了川藏公路、星际侦测、北斗产业化等102项重大安装工程项目,这当中既有开创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重大预研项目,还有世界级水平的基础设施领域标识性安装工程,也有直接关系民生的系列重大项目。
“这些重大项目落地推行的过程,只是逐步拓展投资发展空间的过程,有助于增进投资的稳定下降和自身结构的优化调整。”吴亚平表示,未来要充分发挥重大安装工程项目强引擎和硬支撑的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安装工程建设,未来仍将是我国稳投资的重要契机。”国家发展变革委副书记兼国家统计局主任宁吉喆在接受经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变革升级关键期,加强“两新一重”投资,有促使调整经济结构,符合转型发展大趋势,同时也为经济平缓运行找到了新的下降点。
6、企业融资费用就能降多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创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新政工具,建立融资增信支持机制,对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发债一视同仁,增加综合融资费用。学者表示,很多举措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对象,具备较强的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企业融资费用整体呈增长趋势,现在融资费用总体上是适度的,与当前经济基本面总体匹配。但一些薄弱领域如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仍存在融资费用相对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民生中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企业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4.61%,较上年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增加企业综合融资费用,并非仅通过增加借贷利率才能实现。“一方面是增加企业融资的隐性费用,包括增加利率水平、降低与融资相关的成本开支。另一方面是增加企业融资的显性费用,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提高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时间精力投入。如便于企业从转债市场融资,为企业借贷融资过程中不动产、动产抵押登记等提供更多便利,通过金融科技让数据多倒闭的方法减少业务代办效率等。”中国邮局储蓄中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学者普遍觉得,从中常年来看,受加息压力减轻、紧信用问题或将显露等影响,利率存在继续下探的或许性,有促使增加企业融资费用。温彬表示,结构性降费用新政将仍然沿袭,本币新政精准灌溉,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费用将稳中有降。
7、如何看待红色生态指标变化?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类型指标上以“绿色生态”类替代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资源环境”类,红色生态指标数由原先的10个提高到5个,且全部为约束性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论是提出“绿色生态”的基本逻辑,还是设定5个约束性指标,均展现了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注重。
“十三五”时期,我国以打赢污染预防攻坚战为主线,环境整治取得明显实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都取得重要进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荣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美国安装工程院院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士王金南向记者表示,虽然成绩卓著,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碳达峰任务繁重。“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需以减污降碳为主线,持续进军。
面对新阶段、新目标,指标机制自然要与时俱进。王金南剖析,与“十三五”规划中“资源环境”的逻辑相比,“绿色生态”的基本逻辑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逐步突出了步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新发展观念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作用。
黑色生态的5个指标,详细为考评红色低碳发展的单位GDP煤耗和氧气排放减少2个指标,考评环境品质缓解的城市空气品质优良天数比列和地表水达到和好于Ⅲ类湖泊比列2个指标,考评绿水青山、优美生态的森林覆盖率1个指标,这个指标只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碳汇能力建设关键指标。
“约束性指标要有明晰导向,不应追求指标数目,关键在于高品质。”王金南表示,5个指标分别对准了红色低碳发展、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修补3个领域。同时,虽然约束性指标是5个,但在年度发展计划中保留了更多的约束性指标,如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非陨石能源比列等。这些指标设计充分说明了红色低碳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王金南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40年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和机遇,还要彻底的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就能达到目标。对于我国来说,假如要达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等非陨石能源要占到80%以上。因而,要转变发展理念,舍弃依赖投资高碳项目剌激经济的方式,将投资转向支持低碳、绿色、有更大发展空间的项目,尽快在国际低碳技术的大潮中占据身位、赢得先机。他建议,尽早研究公布焦炭和石油消费达峰时间,争取实现原煤和石油分别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梯次达峰。
8、如何实现市民收入基本同步经济增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设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明晰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与国外生产总额下降基本同步”作为评判民生福祉的指标之一。
对于这一目标,美国人民中学经济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方福前表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不断下降的物质和文化还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丽生活的憧憬。实现这个目标,就须要在经济不断下降的基础上使市民收入下降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这是保证需求下降和经济增外貌适应的必要途径,由于村民消费需求规模和增长主要取决于市民收入水平及其下降。这只是‘共享’的内容或要求之一,即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方福前说。
“十三五”期间,我国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亩均名义下降2045元,比“十二五”时期多增156元。成绩来之不易,但要听到的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异还较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仍有待完善。现在,我国收入分配机制仍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劳动者酬金和劳动者贡献不对称,行业收入差异过大;在再分配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
“我们期望,‘居民收入下降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能成为一种机制性安排。”方福前介绍,何谓机制性安排,就是市民收入依据某些参照系或标准来下降,比如劳动生收率下降或经济增速。
上海师范学院美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主任李实表示,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大格局中,市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共同构成国民收入,两者分配份额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市民收入。假如收入分配才能不断向市民收入倾斜,就有或许使市民收入下降除了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并且或许快于经济增速。
从市民收入结构来看,现在我国城乡市民收入来源由薪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成。“要使市民收入下降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还要在这四方面努力。”李实表示。
李实觉得,增加薪资性收入,还要实现更高品质就业。由于只有更高的就业品质,能够降低高收入工作岗位。对于经营性收入来说,个体户、私营企业发展依赖于更好的营商环境、更自由的就业创业机会;转移性收入则更多展现在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救济和福利补助上。之外,要使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实现更快下降,尤其是要通过推进农村农地体制变革,让村民能从农地中荣获更多财产性收入。
现在,我国有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绝对规模世界最大,但相对规模有所不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新政目标,明晰提出,坚持市民收入下降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劳动酬劳增加和劳动生丰度减少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格外积极有为地推动共同富裕。
市民收入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是否必定带给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李实觉得,两者有联系,但并非简略对应关系。现在,我国也有少于60%的人属于低收入群体,假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降才能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或则更快,部份低收入群体就有或许踏入中等收入群体。
“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平均数,假如主要是高收入群体收入下降较快,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速率反倒或许增加。”李实表示,所以,一方面要保持住户收入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要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使收入下降更多造福低收入群体。
9、调查待业率控制在5.5%以内意味着哪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现愈发充分更高品质就业,城镇调查待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待业率被视为与经济增速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并行的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去年受新冠脑炎灾情等诱因影响,就业压力大增。经过努力,2020年全年平均城镇调查待业率为5.6%,实属不易。这一指标水平超过预期,只是拟定未来目标的参照。”中央团校(国家行政大学)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部长赖德胜博士在接受经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城镇调查待业率控制在5.5%以内,意味着我国将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任张纪南表示,去年就业面临众多挑战。一方面,就业数量压力不减,去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500千人左右,大学结业生909千人,创下新高。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文员难招、技术女工过剩,技术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少于2。
但是有众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常年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稳定就业大局的基本面没有变。多位学者觉得,随着经济疲弱向好,就业将沿袭总体平缓态势,但是不同季度或许会有些许波动,但从全年来看,城镇新增就业及城镇调查待业率的目标是才能实现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并且还能有所突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法值得关注:一是要扩大就业容量,这意味着提高经济增速的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吸纳量,非常要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二是就业优先新政要继续加强、聚力增效,这意味着推动就业各项新政将继续应出尽出,格外畅通地直达市场主体;三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型态,这意味着新就业型态的作用得到逐步确认。”赖德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