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仪器信息网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2021年发布的政采指导标准中更是大幅提高了国产仪器的采购比例,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各方疾声呼吁之下,国产仪器迎来发展的春天。
政府采购项目中,我们常看到有“本项目采购本国产品(不允许进口产品参加)及服务”这样的要求,意味着项目要求采购“国产”仪器设备。
那么,什么才是“国产仪器”,他的定义和边界是什么?
是必须由国内自主品牌生产制造?
还是境内企业生产的都算?
小谱在仪器论坛里征求了一波仪粉er的看法,他们是这么说的(以下化名):
我认为的“国产仪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而不是通过将国外采购生产的各种核心部件进行组装,然后套一个自主“研发”的壳子,再贴一个“国产商标”,国产仪器需要打破技术垄断,在核心部件上要拥有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起初可以模仿参考进口设备,到后期要追平甚至超过进口设备。关键是基本原理的独创。
仪器硬件和软件或者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至于仪器到底在哪里加工和装配,不是问题。
国产仪器理想状态肯定是从原理设计到制造产业链100%国产,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举个例子就像华为的麒麟芯片虽然设计出来但是被美国打压受制于光刻机到现在还无法生产,万幸华为每年都在研发投入巨资,在5g和通讯方面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被制裁但在五百强排名中仍逆势上涨,期待涅槃重生。当然近些年国产仪器也在飞速发展,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相信肯定会越来越好,比如在原子荧光方面国产仪器就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认为国产仪器应该是掌握核心技术,有拳头产品,国内注册的,非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有核心部件或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有替代进口卡脖子技术方案和产品,在此特别强调,外资品牌在国内注册的企业个人认为不应该算是国产仪器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外的厂商在国内注册公司,把一些低端产品在国内组装,核心部件几乎进口,在参与一些政府采购项目时,打着国产仪器的牌子,销售最低端的仪器,本来这个型号上不具备的功能也都加上去了,外置或嫁接等方法,把低端货生硬的加上一些本不该有的功能,为什么?因为高端产品都在国外生产属于进口仪器,无法参与投标啊。现在有一种极端,真正的国产应该是完完全全的纯国产,所有部件,小到螺丝钉甚至原料本身都必须是国产的。这其实大可不必,比如之前鞍钢受命生产一锅炉的笔用特种钢,生生把外国的笔用特种钢的价格打趴下了,但这一批钢也卖不出去,市场太小了,真拿去做笔尖够全国一大半人来一只。国产仪器,说到底,如果核心部件能国产,小部件还是采自全球供应链还是可以的。就怕现在实在太多的厂商,把外国的机器一拆,找几个博士硕士琢磨琢磨,画图改一下零件的布局,然后把外壳和小部件国产,但是核心还是进口货,这样子就没意思了。网友的讨论还是非常精彩的,很多朋友都提到了“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看来卡脖子问题确实是困扰仪器人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