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水泥行业形势很不乐观,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水泥行业最难的一年,但不会是今后最难的,起码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水泥行业会越来越难,是生死坎。在最后的博弈中,一部分水泥企业会停产破产,一部分水泥企业会活下来。当水泥差不多达到供需平衡的时候,活下来的企业会比过去任何时候生存的都要潇洒。那么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现有水泥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水泥的发展
1983年全国水泥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在1984年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到2014年全国生产了24.92吨水泥,在21年的时间里2014年比1983年翻了25倍。水泥行业这样的成绩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机会,是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的经济,这就是势。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势,一个企业的发展更是脱离不开国家的大势,也是顺势而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水泥行业虽说是磕磕绊绊,但是2000年之前,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生产出来的水泥都能够卖得出去,实在卖不动降降价就可以促进消费了。即便到了东北,水泥厂一年12个月基本上不停产,冬天生产出来储存,每年的夏季到了都能够在旺季销完,偶尔遇上发水,企业还能大捞一把。直到2014年大部分北方水泥市场开始严重饱和,不过南方的某些地区还是大有利润,如广东、福建一代。造成北方地区饱和的原因是产能过剩,而造成北方地区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淡季时间太长,旺季时间短,销售和生产不能很好的吻合,当遇上市场好的时候利润高,就促进了扩产能,扩产能往往是按照销售旺季的市场价格,而忽略了淡季市场的库存,由此造成产能过大。企业为了保住基本销售价格就出现了价格协同,错峰生产等花花形式。造成现在淡季错峰停产,旺季不旺被迫停产的状态。这就是大势所趋,所做的这些只不过是苟延残喘,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对企业运营提高实际效益。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占比已经突破65.22%,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般超过70%。最高不会超过80%。也就是说我国的城市化人口发展速度很快,但遇天花板了。毫无疑问,城镇化比例数的天花板决定了城市基础设备和房地产产业不是继续发展,而是萎缩。这也就是近几年经济形势的特殊性。特别是放开疫情后,各种形式的发展看似都很好,出口、外贸、人流(火车票又一票难求,成为出行难)、物流等等都明显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形势一派大好,对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来说唯一的感觉就是很难挣钱。水泥行业是基础建设的基础行业,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水泥行业遇上了改革开放,是借势而为,现在遇上了经济瓶颈是水泥行业大势所趋。日本柯达胶卷不是企业不行而是遇上了数码成像技术。像现在的山航那么多好评,但是也要倒闭,因为是山航特殊的位置遇上了高铁而造成的。水泥市场的大幅萎缩是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势在必行不可能再有逆转。做事不能逆势而行,否则就是搬着石头上山,弄不好还要砸脚。
随着水泥行业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水泥行业又迎来了更加艰巨的任务,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水泥企业迫在眉睫的生死坎。
二、近期水泥行业形势
据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水泥产能超35亿吨,水泥产量23.6亿吨,过剩率达到32.5%。2022年需求骤降,水泥产量21.3亿吨。水泥产能利用率是指水泥生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其设计生产能力之间的比值。在中国实际上5000t/d的生产线,设计上报4500t/d也属正常。2500t/d的生产线可以达到3100t/d,5000t/d的生产线达到6500t/d以上,改造后提产的可以保持在6800t/d以上都属正常。
按照统计: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 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仅有60.8%。实际需求量可能更低,而产能却并未明显减少错峰生产时长有不断加码趋势。
如果按照实际产量超过设计产量30%产量计算,实际利用率仅46.8%。再加之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进步,水泥替代产品增加,城镇率到天花板,市场继续严重萎缩,水泥产能利用率降至40%也不是不可能的。正常的产能利用率在85-90%是比较合适的(不能单一的看水泥产量和设计产量,国外是有市场生产不出来,中国是能生产出来没有市场)。所以对大部分水泥企业来讲生存下来已经是很困难的问题,更别提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从各大企业的近况来讲,现今经济形势不乐观。有关报道多家建材企业2023上半年利润大跌。新天山那么大的企业代管那么多的规模,地域遍布大江南北,白山黑水,竟然仅仅有1.5亿元的利润。现在全国各地水泥企业价格大跌,可以叫惨不忍睹。实际上看各地的产能负荷率可能更好的反应水泥行业的难处。北方水泥错峰生产执行的比较好,但是不少5000t/d的生产线的产能去年的利用率还不足40%,有的甚至不足30%,试想一个企业一年正常生产仅仅百余天,如何才能够确保生存,不死才是怪事,倒闭破产重组都不对。北方水泥大企业抱着错峰生产保价格的一箱情愿,协同停产,遭到大鹰等集团的明智反对,实际上是早晚的事情,这种抱缺守残、饮鸩止渴的方式早晚是要死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合理合法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踩死别人自己活下来才是硬道理。海螺也提出错峰可以,份额我不能丢,我是有底线的,看看大家如何协同。
三、如何在竞争中胜出
(一)加强管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的水泥企业,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在期初也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机会对外国的管理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引进。但是进入2010年之后,管理是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进步。主要原因就是该死的产能过剩造成的。
2011年开始,北方水泥就显现出产能过剩,开始协同价格、停窑保价、冬季错峰。在当时产能没有现在过剩的情况下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建材便在全国推广。到了2016年在中建材的积极推动下,北方大部分水泥厂享受到了好处使得水泥价格有所提升,并提高了行业利润。它的弊端也很明显,本该退出市场没有了生机的企业又死灰复燃,枯木发芽,重新生产,脱胎换骨活下来了。这个时候企业的竞争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竞争,不再讲管理,讲究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而是找关系,练胆量,生产时间就是利润,产量就是利润、关系硬就是利润。没有人考虑深化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其实企业管理提升才是企业生存的保证,在近期谁的生产成本低谁就是活下来的保证。
世界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管理是协调这一矛盾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可以使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无限的收益。
2012年至2014年,在三年的时间了本人通过实施正规的绩效管理,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收益非凡。5000t/d的熟料生产线在没有进行任何技改的情况下通过管理提高如下(全年的平均值):
标煤耗 | 电耗(kwh/t) | 发电量 | 产量万吨 | |
2011年 | 114 | 64.05 | 20 | 201.1 |
2012年 | 113 | 58.15 | 22 | 164.6 |
2013年 | 104 | 53.53 | 25 | 187.9 |
2014年 | 92 | 53.69 | 34 | 196.2 |
抛开其它方面不说,按照年产185万吨生产量,仅一年下来就是4万吨煤,省电19,166,000,多发电25,474,500。直接收益可达6600万以上。放到生产成本里边可降低直接成本36元(这会提高多么大的竞争力)。这还不包括其它方面的效益,要知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好,大部分方面都会好,那么其它方面效益也会大幅提升。可见管理的重要性,也是今后生存的保证。
在双碳政策的影响下,降低熟料煤耗势在必行。在水泥市场严重饱和的情况下,降低煤耗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降低煤耗最快,效果最佳实际上就是替代燃料。然而市场上的替代燃料良莠不齐,燃烧方式不同,供应量也不同,给替代燃料造成一定的难度,致使现在喊得多,做的少。
然而煤矸石作为替代燃料的确是回转窑煅烧熟料不错的选择。
煤矸石带入的热量完全等于或大于节约的原煤发热量(之所以这么说是发电还多了,详细情况不做说明,想了解请阅读文章:利用煤矸石煅烧熟料能大幅度降低煤耗)。煤矸石作为水泥熟料煅烧的替代燃料已经使用多年,煤矸石煅烧熟料他既可以代替部分燃料,也可以代替部分原料(代替铝矾土为佳)。他的缺点:一是全国各地不是都有煤矸石资源,有的地方很丰富,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二是大部分煤矸石成份含硫高,容易造成废气排放的二氧化硫超标。所以至今煤矸石的利用率并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为顺应潮流,本人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合作单位的反馈,研究出了一种使用煤矸石生产水泥的新方法(已申请专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大幅度的使用煤矸石,根据经验和计算来看标准煤耗可以降至80kg/t熟料以下,普遍可以降低15kg/t熟料,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也希望与部分水泥企业共克难关,一起迎来好日子。
(三)配料的重要性——配料也能降低4kg/t熟料煤耗
在水泥工艺管理中,关于配料和煅烧的重要性争论了多少年。有人说三份配料七份烧;也有人说七份配料三份烧。这些都是为了推诿或挣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的争论,我们无需继续讨论。需要说明的是,配料配不好操作上再敬业你也难以烧出高产、低耗的优质熟料;再好的配料,煅烧操作上不敬业,往往也很难达到高产、低耗、优质,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不过配的生料易烧性好,降低4kg/t熟料煤耗还是很轻松的,这里不用详说,搞工艺的人自然都知道难烧和好烧的煤耗差距是多少(链接:探讨水泥(水泥生产)生料易烧性问题)。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用工荒会越来越严重,智能化工厂的发展也将会加快速度追赶时代的潮流。如何降低员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做到这样的现实,实现智能化控制是关键。
不管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不管自动化程度高低,现在的熟料线不同于以前熟料线,降至100多人也并不奇怪。即便是操作员以前一个班有3-4个,现在一个班两个操作员也属正常了,并且比以前的工作量还大了,包括窑操、生料磨、煤磨、堆取料还加了氮氧化物的控制,这就是时代的需求。但是并不建议不考虑后果的实施减员,一定要在自动化的基础上确保设备安全、完好运行才可以减员。
自动化的好处就是能够把某一个人的智慧让计算机代替你发挥到极限。不用考虑其它人员的思想疑虑。加之电脑的自学功能,自动化就是未来的希望。在企业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的时候,自动化水平无疑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结束语
不管愿意不愿意,想与不想,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水泥企业在今后3-5年内生存很难,有一少部分企业必须死,这就是现实。奉劝那些没有矿山的企业提前想好退路吧。同时也提醒想活下来的企业,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正道。(咨询电话:1369107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