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玩具
精益制桶(545)产品结构工艺审查的内容和指标有哪些?
2023-09-10 09:32  浏览:32

Q
产品结构工艺审查的内容和指标有哪些?
A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就是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分阶段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作全面检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进行修改与签字。

好好学习

一、工艺性审查的主要内容

工艺性审查在产品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1、方案设计阶段
(1) 从制造观点出发分析产品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2) 产品结构的继承性。
(3) 产品结构的标准化与通用化程度。
(4) 产品主要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和维修。
(5) 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6) 主要零部件加工的可行性。
2、技术设计阶段
(1) 产品各组成部件进行平行装配和检查的可行性。
(2) 总装配的可行性。

(3) 装配时避免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能性。

(4) 工艺关键件在本厂制造的可行性。

(5) 产品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配合精度的合理性。

(6) 特殊零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

3、工作图设计阶段

(1) 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面和正确的位置、尺寸联系(可利用尺寸链原理进行验算),是否便于调整和装卸。

(2) 各大装配单元是否可分解成平行装配的小装配单元。

(3) 零部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装配和维修的工艺性。

(4) 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和粗糙度是否合适;尺寸的标注是否合理、齐全;零件的加工、装配和检验的基面是否经济合理。

二、工艺性指标

1、总数指标

在生产中,结构组成的零件总数越少,则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及核算工作就越简单,制造零件和装配成品的费用也就越低。衡量产品结构工艺性的优劣程度,通常直接由产品总图及产品零件特征得到的总数指标来测定。总数指标主要包括:

(1) 零件总数。

(2) 不同名称零件的数目。

(3) 利用已掌握的生产零件数目。

(4) 标准件数目。

2、其他指标

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审查中还可以计算以下一些指标:结构劳动量降低指标、结构材料量降低指标、生产周期缩短指标、制造成本降低指标等。

三、审查程序和分工

1、准备

(1) 搜集国内外最好的近似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理,确定可以用来进行对比计算的典型结构和近似基础产品。

(2) 确定新产品的生产类型和技术经济指标。

(3) 从本行业现有企业中选取最符合新产品生产性质、规模和条件的企业或生产车间、工段。

(4) 估算新产品设计、工艺和生产准备的费用与时间。

(5) 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规定或选用最能体现该产品的结构工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说明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6) 确定用同新产品进行对比的基础产品结构工艺性的评
价指标的具体数值。

2、审查

(1) 方案设计与技术设计阶段。

在新产品开始调研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产品主管工艺师就应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编制任务书和设计方案讨论,与主管设计师共同工作,密切配合。

【技巧点拨】

工艺师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在设计部门工作,使重大的设计与工艺问题及早得以协商解决。产品工作图完成后,产品主管工艺师则应对全部图纸进行工艺性分析和审查,也可以在草图阶投进行初审,以保证重大工艺性问题得到及早协调和统一认识。

①对主要结构的设想在确保新产品所需功能的基础上,按工艺规程设计的原则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保证重大的结构工艺性问题得以及早解决,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②一些有争议性的工艺问题,可由总工程师办公室召集技术部门负责人、工程师、车间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员工共同进行分析与审查。当意见有分歧相持不下时,由总工程师裁决。必要时,为解决某些新结构工艺性问题,可请外单位的专家协助进行分析审查。

③该阶段一般应对产品结构工艺性进行“会审"。对结构复杂的重大产品,由总工程师办公室或工艺科负责组织产品工艺审查会,由总工程师主持,邀请质量检验部门、生产调度部门和车间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可请厂外专家参加),定性或定量地分析评价有关工艺性指标,集中各方面意见,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④审查决议记录,由工艺科立案存档备查,同时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单”。

(2) 工作图设计阶段。

产品图样(经设计、审核人员签过字的铅笔原图)的工艺性审查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和各专业工艺师(员)分头进行。

(3) 审查完的处理。

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未存在重大问题者,审查人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如有重大问题则暂不签字,将产品图样和审查记录单一并交设计部门,由设计人员根据记录单上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原设计。修改完后再返回工艺部门,由工艺人员在产品图样”工艺”栏内复审、签字。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