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第二届成都国际福祉博览会“康教融合·共享发展”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展览中心6号馆举行。论坛由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办,学校特殊教育学院承办。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处副处长景义婷、全国7所开设教育康复学专业高校的专业负责人、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各地康复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交流会分别由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段玄锋、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李秀主持。
在“全国高校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交流”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刘巧云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刘晓明博士、豫章师范学院胡金秀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高晓慧博士、绥化学院付泽雯老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娇艳教授、我校特殊教育学院张梅教授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刘巧云以自己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例介绍了教育康复学专业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康复胜任力架构RCF以及基于ICF的教育康复学课程建设和实践类课程开发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刘晓明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实践中的两个“新”字出发,分享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康复学的新发展和新生研讨课的实践经验。胡金秀介绍了豫章师范学院培养教育康复人才在协同育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主要做法。高晓慧介绍了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及打造四年一贯制“16+2”实践周特色活动的情况。付泽雯介绍了绥化学院特殊教育“立足龙江、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及其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情况。王姣艳介绍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以“大康复”教育布局特色专业、特教资源建设、师范技能培养、协同育人等的情况。张梅介绍了我校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推动教育康复学专业发展,培养康教融合、一专多能特殊教育人才的情况。
论坛最后,学校特殊教育语言智能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何侃以“以高水平研究助推新文科建设”为题进行了分享,她指出,特殊教育语言智能重点实验室作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接下来将依托特殊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紧扣学科交叉前沿学术研究和特殊儿童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推动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孤独症教育、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聚焦所有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研究,力争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助推全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文稿 | 李健萍
图片 | 魏艺文
审核 | 刘宗泉
编辑 | 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