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器材
安防用纺织品发展趋势呈现“五化”高性能纤维迭代升级最关键
2023-10-18 19:58  浏览:29
“2023年,工信部与发展改革委明确将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作为提升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第七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说,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标志性产品。近年来,我国安全防护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不断拓展。
那么,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面对新的市场需求,行业又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


安全防护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涉及公共安全、军民融合、应急产业等众多领域,是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特殊行业人员安全的重要产业。
为实现安全防护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纺织人持续聚焦纤维新材料、先进制品、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
“纺纱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高性能纤维在防护用纺织品中的广泛应用;面料工艺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了防护用纺织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高性能纤维染色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防护用纺织产品的多色彩构建;成衣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实现了智能纤维及其可穿戴纺织品在防护领域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表示,当前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已基本形成从纤维、纱线到面料织造和非织造,再到服装设计、加工、染色及功能性后整理的完整产业链。
曹学军认为,基于我国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我国应急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品种品类、产业链配套、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缺少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高端防护产品创新性开发、系统解决方案供给方面与需求方面仍存在差距。
“推进关键材料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跨行业交流合作,拓展防护纺织品服装应用市场;培育防护纺织品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公平竞争合作共赢产业生态。这些是防护纺织品服装实现创新发展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方向。”曹学军表示,防护用纺织品服装应用于医疗卫生、能源工业、航空航天、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需求牵引的应用场景拓展非常重要。要推动企业、产业联盟与应用领域主导企业在产品开发、标准制定、工程规范、应用示范、验证评价等各方面的对接合作,开发针对特定人群和应用场景的专精特新产品,不断提升防护产品功能性能,拓展新应用市场领城。
当前,防护纺织品服装产业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小散,产业链条短,价格竞争激烈。面对这一行业现状,要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形式,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供应链。加大力度培育下游、内外贸、多领域一体化综合性企业,支持企业由产品生产供给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提升企业在全球防护纺织品领域影响力。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指出,要提升产业链安全,通过开展国产化材料应用示范和国产化替代示范工程,不断提高国内优质企业话语权;推动行业标准与时俱进;借助新型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发挥集群优势,加强产业链协作。
“我国安防用纺织品未来将向着系列化、绿色化、轻量化、舒适化、智能化发展。”李桂梅表示,到2025年,我国安全防护纺织品材料设计、制造和应用,主流个体防护纺织品产品性能和质量,产业链现代化将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防电弧、生化防护、高性能医用防护等领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形成对职业防护、应急救援、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到2030年,我国高性能、复合化、功能化、智能化、时尚化等个体防护纺织品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医用防护装备配备、使用标准和检测认证手段不断完善。

推进关键材料技术创新


材料创新是防护用纺织品实现功能的核心。当前,安全防护纺织产业对纤维的需求由单一功能常规纤维向多功能高品质纤维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纤维材料向着多结构、多功能、超性能、差异化方向快速发展。高性能、功能性纤维的应用,提升了防护产品的功能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领域纤维加工量达到54.4万吨,同比增长8.3%。“防护用纺织品是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地,推进关键材料技术创新,是实现行业创新的关键,我们要大力推动芳纶、聚酰亚胺、高强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的迭代升级。”曹学军说。
芳纶是产业用纺织品的关键性基础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领域的关键制造商,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不断做大做强芳纶产业,实现产业链联动发展,逐步将世界前沿的防护理念引人警用服装、抢险救援服、石油工装、防电弧服,乃至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泰和新材研发的纽士达氨纶、泰美达间位芳纶、泰普龙对位芳纶、民士达芳纶纸等系列产品,在医疗及个人护理等功能性纺织品领域,环境保护中的高温过滤领域,现代交通中汽车、飞机、高铁的骨架结构材料、阻燃材料领域,安全防御中的防刺服、防割头套等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展现广阔的市场前景。”泰和新材高级工程师周绪波表示,随着国内纺织服装消费的逐步恢复,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与新材料领域呈现功能复合化、产品系列化、供应链条化和持续创新的特点。泰和新材作为科技型新材料企业,依托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服务,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持续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作为个体防护装备产业链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泰和新材未来将重点发展氨纶、芳纶等化学纤维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围绕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等领域开拓新业务,加速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智能、绿色的转型升级。
阻燃防护服的研发是行业内的重要课题之一。兰精集团近两年不断推出具有绿色属性的纤维产品,为阻燃防护服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
“阻燃防护服的发展趋势是从防护、舒适性、工装时装化到绿色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工作服和防护服领域发展的关键。未来的工作服和防护服,必须结合性能、舒适度和可持续性。”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孙兰收表示,企业自主研发的LenzingFR品牌纤维,是基于莫代尔工艺生产的本质阻燃纤维素纤维,用这种纤维制成的面料符合不同领域的阻燃标准,舒适性、耐久性良好,不需要化学品后整理,对环境影响小。LenzingFR品牌纤维可以帮助面料提高对身体热量的释放及对汗液的吸收,通过在结构恰当的面料中以适当的混纺比配置LenzingFR品牌纤维与其他高性能纤维,可以使产品适配多种终端应用,发挥防护作用。

强化多重功能性细节设计


“专业设计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原动力,功能性设计赋能职业工装创新升级是未来发展趋势。”北京科纺职业装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刘薇表示,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职业工装正从“实用初级”转向“辅助健康功能”,具有科技功能的设计成为关键元素,开始融入职业工装。例如高警示反光功能服,是利用荧光材料和反光材料进行特殊设计制作,以增强穿着者在可见性较差的高风险环境中的可视性,并起到警示作用的服装,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工矿、消防、环卫、建筑、港口、码头、救援等需要提高作业人员可视性以保障个人安全的场所。
“高警示反光功能服强调可视、自然反光和主动自发光、防水透湿、防风保暖等功能特点,高可视材料是安全防护服装的保护层。”刘薇说。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蓝庆东表示,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中,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市场用量较大,应用越来越广,但服装款式设计和服装质量却参差不齐。为能更加有效地为从业人员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则必须对警示服的质量和可视性能加以规范。
除了功能性以外,蓝庆东认为,带有防护性能的职业工装还要兼备穿着的舒适性。“防护服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防护功能,适应各种特殊环境,还要在此基础上保证服装穿着的舒适性。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服装材料的性能和服装结构设计两方面。要保证防护服装在穿着时的舒适程度,必须在选用合适服装材料的基础上优化防护服装结构的设计,优化设计防护服装的开口、服装衣下的空隙、服装的整体结构以及部位结构和防护服上舒适型反光材料的使用。”蓝庆东表示,当前,职业防护服从保护穿着者的安全和防护功能逐步向提高穿着舒适性的方向发展,反光材料的透气性提升就是一大体现。
“针对特种防护服,功能设计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它赋予了高科技材料服装灵魂,强化多重细节设计。”刘薇以北京科纺职业装设计研究院与波司登携手设计的高端功能性防风防寒羽绒服为例,该羽绒服在严寒及强降雪条件下,仍能维持较好的保暖性及防水透湿性。刘薇表示,在时尚美观的同时,设计团队结合工作环境和需求,加入了更多功能性的设计。高弹鲨鱼鳃工艺、高密度弹力针织面料的应用有助于适应大幅度体位变动的工作场景。腰部及下摆的收缩绳加上可调节式风帽,分别把守住最容易散失热量的关卡,配合魔术贴袖口等设计方便灵活,实现全面防风保暖性能,全方位守住体内热量。
来源:中国纺织报
编辑:FAN  |  审核:HOHO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承担任何人士就使用本公众号所提供的信息所引致的任何结果。
2、本网站图片或文字,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通知我们(021-61601630),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