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没有硝烟的战争 半导体产业概览
2023-11-24 13:20  浏览:25
近期,因工作需要,认真学习了一下半导体产业链,也看了一些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历史,做了一些记录和梳理,了解产业也是认知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想在个人公众号上做一些输出。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国家产业基金和相关产业政策对半导体领域强力介入,不管是投资市场还是相关的消费市场,其发展都赚足了眼球。
对于半导体,你是不是同样有不明觉厉之感?哈哈,这篇文章我斗胆以简单的语言尝试做个科普。
首先,半导体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常温下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具有可调控的电子性质,也正是基于这种特有性质,这类材料能用于生产集成电路芯片,最终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如手机、PC)、通信系统、新能源等领域。
半导体产业大体可以分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用盖房子的过程类比一下,也许更好理解。
假如我们要建一栋房子,第一步肯定是让设计师出设计图纸,设计过程中要用到一些类似CAD的设计软件,同时还要参考一些成熟的设计模块,比如强弱电系统的布局、给排水系统的布局等,并且这些模块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用户生态。
在芯片设计中,EDA就相当于建筑设计中CAD这些画图软件,系统架构就相当于那些成熟的设计模块,业内称之为IP,代表公司为ARM。
目前,在芯片设计领域,美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全球头部芯片设计公司,高通、博通、英伟达、AMD全部来自美国,占全球市场份额超70%。
房屋设计完成后,建筑施工队要按照图纸把房子盖起来,过程中有非常复杂的工种、工序,需要用到泥沙、钢材等各种原材料以及一些必不可少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等。
同样的,在芯片制造环节需要用到各种材料,也需要很多道复杂的工序以及一些核心设备,大名鼎鼎的光刻机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全球顶尖的芯片制造企业有,台积电、三星、联电等,在国内,中芯国际是该领域的领头羊,被寄予厚望。
最后的封装测试环节相当于毛坯房建好后,做装修和质量验收,而下游的应用相当于房子最终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用途,住宅、商业、政府公益等等。
在这里重点科普一下制造环节,芯片制造也叫晶圆代工,与其他行业的代工有所不同,它在芯片产业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链接上下游产业的关键所在。
生产芯片的本质是把设计好的电路雕刻在晶圆(硅片)上,制造厂拿到上游厂商给的硅片后,要做各种的工序处理,而所有的工序都是为了能精准雕刻电路,在芯片的纳米尺度上,有且仅有光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为什么光刻机的地位如此重要,因为它的精度决定了电路雕刻的最小尺度,也决定了单位面积芯片上二极管的数量,数字世界是由0和1组成的,更多的二级管意味着数量更多的0和1,也就意味着更强劲的性能。
近期,苹果公司推出的最新款芯片所堆叠的晶体管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20亿个!而我们国产的顶级芯片只能达到他的六分之一。
全球能够制造光刻机的厂商并不多,而用于10纳米以下制程工艺的EUV光刻机,只有荷兰的阿斯麦尔ASML一家能造,而美国基于《瓦斯纳协定》禁止阿斯麦尔向中国企业出售这一类光刻机。公开资料显示,ASML 第一大股东是美国资本国际集团,持股15.81% ,第二大股东是美国贝莱德集团,持股7.95% 。
在我们的国产光刻机领域,上海微电子一直走在最前端,今年年底上海微电子预计将向市场交付第一台28纳米光刻机,虽然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可以实现7纳米工艺,但实际生产中,良率会是一个问题,良率不高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最终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成熟的制程工艺,良率应该至少在70%以上,像台积电这样的成熟代工企业,良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与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中国实际上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完整芯片供应链的国家,但虽然我们的产业链完整,但是在高端领域如芯片设计、光刻机、系统架构等方面严重缺乏竞争力。
芯片产业从诞生到现在,仅走过65年的时间,其实在最开始,中国的起步并不差,五六十年代,在人才储备和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并没有落后美国多少,之所以呈现今天的局面,主要还是认知差距导致的判断失误。
时间回到冷战时期的1957年,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一举动震撼了美国,因为这意味着苏联的核武器投射能力超越了自己,受此刺激,美国改组军工体系,将信息技术研究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内方面,美国以举国体制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不仅所有的研发成本由政府投入来覆盖,还指定军工企业来采购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整合全产业内的顶尖研究力量,提前判断关键产业节点,进行技术攻关,在吸纳全球顶尖技术人才方面更是不惜一切代价。
对外方面,美国时刻不忘打压竞争对手,对方没有的技术,就实施严密的技术封锁,一旦对方攻克技术难关,就放开出口,以自己优质廉价的产品向对方市场倾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同样在举国体制推动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席卷美国,使美国形成对日的巨额贸易逆差,当技术封锁效果不佳时,美国又动用霸权,炮制出《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一步步将日本经济拉入泥潭。
今天我们看到的美国对华制裁手段,其实它一直以来都在用,只是换了对象。
反观我们中国,半导体产业初期的荣光没有持续多久,十年动乱就开始了,加之民用市场尚未形成,国家给到该领域的资金支持少得可怜,积贫积弱的年代,我们拼尽全力搞出核武器后就不怕被打了,可以安心搞生产了,毕竟还有那么多老百姓都吃不饱饭,而半导体又是出了名的投入高,回报少,暂且就往后放了。
再后来中美关系持续向好,国内精英人群中,“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盛行,在国际贸易中赚赚快钱就好,何必要坐冷板凳自己研发呢?典型的企业是“假如没有XX 世界会怎样”。
政策上的转折点是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一直以来,我们心甘情愿地跟在美国后面当小弟,干一些脏活累活赚点钱,不料却被大哥用搭载高性能芯片的精确制导炸弹打了”,血脉从那一刻觉醒。
二十年的奋起直追,我们拥有了独立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在关键的能源、军工等领域,我们的自主能力已足够保障国家安全,但是高端芯片领域,我们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掌握高端技术,就意味着中国的工业体系会比美国笨,比美国慢,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升级会被围堵,面对这样一个只有霸权思想、毫无共赢意识的对手,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吾辈当自强。
纵观历史,没有一个半导体强国不是基于政策对路、资金充足、举国体制的,目前中国已经调整到这个频道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都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这场攻坚战中来。
以我个人为例吧,此前我为数不多的电子产品都是苹果和微软,一方面我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不敏感,手机用了3年,笔记本用了5年,没啥大问题就没有换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是懒,害怕换系统换界面不习惯,最近为了更好地移动办公,添置了华为的pad和科大讯飞的办公耳机,实话说科技真香,国产真香,咱这也算是为中国半导体大厦贡献了一粒沙吧,哈哈。
至于投资,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难题都是潜在的机遇和财富,但是宏观与微观的投资逻辑还是不同的,依旧需要理性分析,一腔热血冲进市场大概率会沦为韭菜,想要进一步交流,可以私信~~

如果你喜欢海峡姐姐的观点,可以点赞,分享,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哦

 也欢迎来加我微信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