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运潮”来袭,2.9亿农民工成为城市的焦点,但其背后却显露出农村产业缺失和人口“空心化”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动农村的全面振兴。
近年来,我国乡村规划政策日益增多,覆盖面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农村。未来,大量农村将以县城为中心进行改革,预示着国家将全面推动农村振兴,着力发展农村产业。
农村振兴: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生活
农村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促进经济内循环、实施乡村振兴,以缩小城乡福利差距。农村规划的方式和路径将直接影响近5亿农民的切身利益。
乡村规划为何以县城为中心?
当前,人口流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以县级为单位明显。有1257个县的户籍人口不足50万,占比高达61%。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基础是人才。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和劳动力回流,才能使农民守得住家园,同时挣得足够的收入。如果人口外流趋势继续加重,乡村振兴将面临失去人才支撑的危机。
与此同时,农村作为城市的幕后支持,分散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帮助产业去库存。随着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到来,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单位就是县城。只有县域经济得到发展,福利待遇提高,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才会愿意回流农村。因此,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以县城为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在家门口守望家人的同时挣到钱,成为许多农村年轻人的期望,也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果的标准之一。
《实施意见》引领农村新发展
最近发布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将给人口村庄带来重大变动。实施意见明确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财政增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壮大县域经济。这表明未来城市产业下沉将以县域为中心,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给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也将推动新一轮的城镇化,部分农民将转化为“新县民”。
此外,《实施意见》还表示,将推动各地实行县域统筹,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这表明未来的农村规划将以县城为单位进行落实,离县城较近的农村将首先迎来规划,以村庄撤并和工业区、居住区“双区建设”为主。
农民需注意的问题
在农民面对即将敲定的农村规划时,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为了给产业下乡提供条件,采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的主流模式。建议农民及时确权,确保能够享受到农村发展红利的机会。其次,宅基地资产存在的关键是确保地上房屋完好。建议农民对农房进行修缮,以保障资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县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决定着乡村的未来。通过以县城为核心进行农村规划,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福利待遇,能够有效促使人才和劳动力回流农村。这样的发展模式将有助于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推动我国农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振兴。农民应时刻关注政策变化,主动参与农村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的新时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