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在经济学里面,公司、企业、产业是比较常见的名词,也是当今最常用的经济术语,如某某公司、某某企业以及某某产业等等。那么,公司、企业、产业有什么区别?名称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虽然有些文章介绍,不过部分内容值得商榷,下面就来简单谈谈。
先说公司、企业、产业的现代定义,百科都有介绍。所谓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产业则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从定义可以看出,这三者的内涵外延不同,产业内容最广阔,包括企业、公司,而企业内容包括公司。
进一步讲,就我国而言,产业划分为三,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流通服务业。而企业是各产业里面的经营组织单元,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其中,公司是依法登记的组织形式,具有法人性质,而企业不一定是具有法人性质。
公司、企业、产业虽然都是现代经济学名词,不过其产生的年代各不相同,其中产业是最早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诞生。产业最初指的是个人占有和积聚的私人财产,诸如家产、畜产、财产、家业等,诸如《韩非子·解老》:“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则民蕃息。”这里的“产业”就是指百姓从事生产活动产生的有形财物。
到后来延展到包括所有能产生财富的手工业、冶铁业等行业,诸如《史记·苏秦列传》:“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都是指的积聚财富的事业。产业一词一直延续到近代,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产业内涵扩大,如今成为包含各种资源的经济活动集合体。
相比产业,公司和企业都是近代才产生的经济学名词,其中,公司的最初雏形为起源于17世纪英国、荷兰等国设立的殖民公司,比如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等。而我国出现公司一词,众说纷纭,有的东拉西扯,非要附会到古代圣人,以显得“国学渊源”,其实是错误的。
在有的文章中,说“公司”一词源自孔子或者庄子的著作。然而笔者多方查找,却并没有发现有类似文章,似乎都是附会杜撰而来。比如有的文章说“公司”出自孔子著作《大同·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然而大家都知道“大同”概念出自先秦典籍《礼记·礼运》的“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从来都没记载孔子有专著《大同》,《列词传》更是查不到,并且“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话语查无出处,因而笔者怀疑是作者自我编造。
关于“公司”出自庄子,并且言之凿凿,说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更是编造,查此文出自《庄子·杂篇·则阳》篇,其中原文为“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可以看出,只是解释了“公”的含义,并没有“公司”,因而此为杜撰无疑。
从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分开来解释“公”、“司”都可以查到出处,比如“公”在甲骨文就有,含义较多,有公平、公正、公共、共同、职位等意思,在《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说文》:“公,平分也。”就为共同、公正公平之意。而“司”的本意为掌管、主管之意,诸如《礼记·曲礼》、《周礼·师氏》等“司徒”、“司王朝”等,然而“公司”合在一起作为名词,首先是清朝以前是没有的。
那么,“公司”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笔者查找,该词最早出自清代思想家魏源编撰介绍西方科技的专著《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筹海篇四》有:“西洋互市广东者十馀国,皆散商无公司,惟英吉利有之。公司者,数十商辏资营运,出则通力合作,归则计本均分,其局大而联。”这里魏源指出公司的定义,是由多人凑集资金并进行共同运营的组织形式,并指出同个人经商的不同,这大概是我国“公司”一词最早出现的记录,因而笔者认为公司一词最早是魏源翻译过来的。
如果说“公司”是魏源翻译西方经济科学创造的名词,那么“企业”就是直接搬用日文中的汉字而来。企业最初出自日文“企業”(不能用简写),这也是日本人翻译西方经济学而创造的词汇,当然溯源也是中文意译,因为企业的英文“enterprise”实际上来自“entrepreneur”,也就是创业者,而中文“企”的本意为“踮起脚跟”站立的意思,引申为“企望、盼望、企立”之意,“業”为事业,因而日人翻译为“企業”还是非常符合字义的。后来我们向日本学习,就直接把汉语“企業”一词搬过来,这就是现在企业一词的来历。
由此看来,公司、企业一词最早源自西方科技发展的名词,经过中日学者翻译而来,而产业则是我们自有名词,延续下来,并且内涵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今天的经济学名词。
2021/1/4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