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数字经济目前虽总体上尚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但已充分显示改变传统经济发展规律、模式、组织形态的力量,正在影响各国经济发展走势、重塑各国的竞争优势、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深入了解数字经济运行发展的必备条件,分析把握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演变,预筹应对之策,这对我们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争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01
数字经济运行发展的必备条件
从实践看,数字经济运行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支撑,数据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义是数据资源化并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中的数据是与数字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字的收集、整理、挖掘、分析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数据的规模和质量,其算法和算力是影响数据质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
因此,成为生产要素的数据是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转换并进入生产过程的有价值的数据,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即便经过传统加工的统计数据,也不能称之为生产要素。
从这个角度讲,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不可分割,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强弱来自数字技术,来自算力和算法。也正是这种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的特性,使得数据要素具有向生产过程全面渗透的驱动力。
数字技术的渗透主要以场景形式存在。数据成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活动模式、盈利模式乃至经济运行规则。
2、有着强大公共服务职能的数据基础设施。
我国把数字基础设施叫做新基础设施,包括基站、互联网、超算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它们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助力营造数字产业的生态环境。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国外4G的普及率较高,中国的5G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在算力方面,尽管中国的算力总 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形成算力的核心零部件仍依赖国外供应,技术短板体现在CPU、GPU、FPGA等芯片生产上。互联网发展规模反映数字经济水平,世界主要国家多数在2016年后互联网网民占总人口达80%以上。
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光纤入户端口达8.99亿个,涵盖4.67亿用户。中国已建成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占世界同规模中心数量比达14.2%;加上规划在建数,中国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占全球比重达38.1%,目前美国为40%,我们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新型基础设施将各相关产业联结成网络,使世界各国的消费者、生产者信息即时对接,极大突破了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从而促进国家经济体系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引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3、适宜的制度法律环境。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这就提出了制度法律环境方面的需求。
首先是产权制度。虽然数据来源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是无法使用从而没有价值的,这就造成了原始数据所有者和加工数据整理者的分离,这就涉及数据确权问题,只有建立明确的数据产权制,才能确保数据的有序流动和使用。
其次是数字平台的规模与治理。数字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兼具企业与市场的双重属性,具有强大的技术资本、数据集聚效应和资源配置功能,因此数字平台的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是相关领域的配套政策。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产权保护、税收征收、基础设施建设、技能教育、市场监管、乃至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调整治理方式,制定配套政策,为数字经济的运行构建起适宜的产业生态体系。
4、国民数字素质与技能的培育。
数字经济的发展依赖数字人才和一定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这就要不断提升国民数字素质和技能,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
从某种意义讲,各国之间数字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国民数字素质的竞争,数字人才、国民数字素质与技能正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快培养数字人才,提升国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数字强国的核心要求,也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
02
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经济沿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条路径引领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已不完全适应指导数字经济条件的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还对产业组织形态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一直以来上下游产业链单一线性模式转变为多个供应商之间合作的网络状产业链关系,从而深刻影响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
01
数字技术主导的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数字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的数字产业,其核心部分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数字产业化既是新兴产业、也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条路径是产业数字化即数字技术向其他产业渗透。
由于中国首先从消费端开启数字化发展,因此服务业渗透率最高。而从长远讲,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数字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按传统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产业结构将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先后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导演进。其中制造业比重长期下降,多年来被视为一个经济体进入高收入的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标志。
数字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规律形成了挑战:首先,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制造业出现从“微笑曲线”到“武藏曲线”的反转,使其成为高附加值行业。
其次发达经济体如美、日、德为尽快克服2008年国际经融危机,重新审视制造业,对产业结构作出修正,实施促进制造业回归政策,一改近百年来向其他国家转移低附加价值高污染产业的做派。
此外,新的数字经济范式出现后,产业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球制造业在全球GDP中占比一改下降趋势逐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02
融合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方式。
产业融合是产业演进中一个重要裂变过程,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数字经济条件下融合发展是市场主体利用技术优势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最终表现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的诞生,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融合范围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产业融合,包括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产业上下游的融合。其中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不仅促进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最核心部分,而且成为另两类融合的催化剂,引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
二是产品融合,这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最直接的体现,是“数字+产品”的创新形式,如智能手机、智能冰箱等。产品融合使得消费者有更加便宜的消费体验,获得更贴切的服务,从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实现增值效应。
三是市场融合,即通过数字技术使原本不同行业面对同一市场,原先处于不同市场的非竞争性产品开始转化为竞争性产品,如手机视频与电视市场的融合、手机拍摄对照相机的替代。市场融合是企业生产边界的扩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三类融合中,产业融合对未来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抑制过度服务化,而且可以逐步弱化二者之间“此消彼长”产业转移关系。以三产占比提高作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传统判断标准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不再适用。
03
数据平台企业地位日益重要。
数据平台是处理数据的技术组织形式。从内容、功能和性质分析,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多种数据平台。这些平台的功能是完成数据采集、ETL、存储、结构化处理、挖掘、分析、预测、应用转化等。
平台企业连接生产厂家、服务商和消费者,是生产交换关系的枢纽。它通过算法改变传统市场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剩余。
平台企业价值增长遵循“梅特卡夫定律”,随着客户增长价值呈现指数级增长。平台企业改变了传统企业之间、产品之间“面对面”的直接竞争,在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当中,促进企业之间逐渐形成“竞合共生”的产业生态,数字平台还有助于突破中小企业商品的“生产率悖论”,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商品出口。
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主力军是私营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理论上难以跨越生产率门槛,但实际上却贡献了48.6%的贸易总额,奥妙就在数字平台通过集结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商品出口,降低成本,突破了中小企业商品出口“生产率悖论”。
此外,数字经济排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绿色发展成为前置性约束条件,必定会推进经济的数字化和能源低碳化孪生转型。
03
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