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刘娜娜:塑造“轻”“重”产业优势,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2023-11-30 21:17  浏览:29

一、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覆盖广泛、定位精准、亮点颇多,对民营经济工作提出新要求。

据统计,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要深度挖掘潜在资源,打造历史人文景观、孵化新消费场景和品牌,形成文化“轻”产业优势,聚人气旺商气,同时加快建设“重”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引领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只有塑造这一“轻”一“重”产业优势,才能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长沙及其湘江新区—区域经济格局上的成功“逆袭者”

长沙作为我国一座中南部内陆城市,主要经济支柱为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民营经济对GDP的拉动效应相对亮眼,于2017年经济总量突破10535亿元,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一跃而成经济增长快,发展活力足的地区,成为区域经济格局上的成功“逆袭者”。

长沙的崛起,一方面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历史人文景观、新消费品牌和超级IP,充分发挥一向领先的文化“轻”产业的长板作用,另一方面手握湘江新区牌子,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锻造长沙的“重”产业优势,并注重创新驱动赋能、政策的有力支撑、产业链建设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始终对这些常抓不懈,铸就了如今的雄厚实力。长沙及其湘江新区的发展历程,和我区一手文创、一手科创的发展思路比较接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先进经验并加以借鉴。

(一)打造全新网红之城。长沙拥有橘子洲头、岳麓书院、长沙老街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景点,以及作为媒体界黄埔军校的湖南卫视打造的无数爆款节目,频繁出圈的美食之都称号,不断打造受新时代人群欢迎的消费新场景,都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前来旅游。人文景观、媒体传播、美食小吃和本土新消费品牌等的共同作用,使得长沙跃升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之城”。

(二)不断孵化超级IP。政府层面引导的城市品牌营销,加之自媒体的自发传播,使得长沙逐渐发展为新消费品牌和超级IP孵化地。如本土新消费品牌文和友,将“怀旧+市井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一个承载美食与文化的公共空间,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长沙市井人文社区;超级IP茶颜悦色,作为一家主打国风的奶茶店,设计蕴含历史故事、典故和名胜古迹插图的包装,采用极具古典的中文名称,聚焦并传承传统文化,将中式情怀融入每个细节[1]。长沙一系列新消费品牌和超级IP等现代人文景点的涌现与崛起,聚合了五湖四海的消费人流,赋予这座城市新的生机。

(三)高位布局湘江新区。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四大超级城市群之一,长株潭城市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成为承接长沙经济发展主战场。国家战略赋予湘江新区的定位,是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近年来,湘江新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度融合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专注于创新驱动,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经济,深耕企业发展,深入实施企业培育计划,持续“给养”实体经济,全力培植产业集群。在桐梓坡路上聚集了中国制造的湘军代表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和高新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甚至化妆品等十多家上市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高质量集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湘江新区一业引领(工程机械)、两大主导(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优势(食品加工、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集聚培育了一大批上市企业。2021年湘江新区共有上市企业39个,居全国新区第2位,实现GDP3674.20亿元,居全国新区第6位[3];2022年,全省新增的6家上市公司中5家来自新区,上市企业总数达51家,占长沙市一半以上、全省三分之一以上[4]。除此之外,湘江新区拥有40多名院士、30多所大中专院校的大学科技城;还有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长沙)等120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这些都将成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最大底气。

三、皇姑区发展现状与思考

皇姑区锚定“打造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建设目标,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落地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培育产业园区,打造“一街一园”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依托北陵、舍利塔、北塔等优势文化资源,发展夜间经济、文旅经济,打造休闲消费新场景、夜游娱乐新地标,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皇姑马拉松”、“向上音乐节”、舍利塔水幕光影秀、NBA HOOP PARK篮球公园等一些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极大地提高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3年,皇姑区为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加速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提档升级,实施全链条培育市场经营主体计划。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烈的正相关,经营主体状况关系着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经营主体稳,经济和就业才能稳;经营主体发展得好,地方经济发展就好、民生改善就快。皇姑区运用“政策迭代扩面、五级联动扩力、创新方法扩势、强化服务扩效、精准服务扩链、交流借鉴扩优”六大举措,推动实现经营主体量质共升的培育目标。由图1可知,皇姑区1-10月份经营主体数量经历了快速上升和平稳增长的阶段,截至11月2日,经营主体净增长16166户,实有经营主体达到106329户,提前完成2023年增长至106322户的预定目标,其中:企业32960户,个体73369户,企业占经营主体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0%以上。

皇姑区经营主体数量取得新突破,彰显着市场活力和潜力,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总量多起来”,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实现“主体活起来”和“特色树起来”,形成量质双升的发展格局。如何实现文创产业加速崛起,聚人气旺商气获新生,科创产业引领实体经济蓬勃发展,促进更多经营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1.  2023年1-10月皇姑区经营主体数量发展情况

(一)不断完善制度细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事事关乎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政府部门始终要勤耕营商环境,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既要通过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预而“提效”,又要通过差别化政策为经营主体“让利”,更要不断完善制度细节,打造统一开放、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营商环境,坚持规则清晰明了“可把握”、依规办事“可依赖”、新官要理旧账“可预期”,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心和对市场的信任。精益求精地做好服务,持之以恒地完善制度,全面有效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利、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选择沈阳,让“山海关不住,投资到沈阳;一过山海关,投资天地宽”成为广泛共识。

强化靶向施策,积极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强化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彰显城市文明形象。只有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消费环境,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才能顺顺利利地接住如淄博烧烤和天津大爷跳水那般的天降流量,引导公众对这座城市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二)挖掘自身特色优势,打造区域文化“轻”产业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区域文化“轻”产业,做足特色文章,谋差异化发展。一要聚焦重点,探索文旅融合模式的多样化,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片区、建设一批优势街区,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要突出特色,紧密结合我区特殊区位、特色文化,进行政府层面特色品牌营销,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新场景和旅游新IP;三要强化保障,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快构建完善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借助辽宁成功申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东风,抓住冬季冰雪旅游旺季,打造“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今冬旅游新潮流,叫响“山海有情,天辽地宁”、“沈水之阳,我心向往”旅游口号,同时推出东北三省文旅联动优惠项目,将辽宁、吉林、黑龙江著名景点串联起来,宣传东北旅游必去景点,在南方举办东北冬季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东北,共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助推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1年京沈高铁开通运营,北京与沈阳实现“2小时高铁可达的美好”,是否可以学习川浙两地,“互宠”游客,轮番“做东”,旅游景区、餐饮娱乐等面向彼此游客进行门票减免优惠,互相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增加互动合作,让人直观感受到两地的诚意与创意,也是刺激文旅消费的有益举措。

(三)精准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区域“重”产业格局

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立足皇姑实际,精准发力、稳中求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建集群”发展思路,把握各类经营主体特点和发展规律,对症下药、按需扶持,用足政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打通一条产业链上下游所有节点,使其环环紧扣、处处畅通地高速运转起来。

一要锚定皇姑区数字经济、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优先级,培育孵化一批龙头企业;二要注重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系统谋划,形成优势地位,带动一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三要积极探索产业链培育,在拓“支链”上下功夫、建“新链”上再发力,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重”产业集群;四要持续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注重互动耦合,着力提升产业集群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蕖.“网红城市”长沙崛起录[J].国际品牌观察,2021(25):49-51.

[2] 赵治国.为什么是长沙[J].决策,2019(01):54-57.

[3] 陈志辉.湖南湘江新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经济运行对比分析——基于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06):73-81.

[4] 周亚明,张婷婷.湖南湘江新区: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J].新湘评论,2023(06):51-53.

作者:皇姑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环境研究部研究员

刘娜娜博士

毕业于东北大学

  皇姑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Huanggu Research Center (HRC)

皇姑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皇姑区直属事业单位,旨在关注国内外发展研究资源,探索地区转型的路径,为皇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目前,皇姑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下设7个部,包括区域发展研究部、产业创新研究部、市场环境研究部、城市环境研究部、社会治理研究部、新媒体研究部和人才发展研究部。

撰稿:刘娜娜

排版:卫洛

校对:王振宇

审核:王思宁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