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75亿!10条!又一三代半产业或将落地山西
2023-12-01 02:12 浏览:24

近年来,山西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十三五”以来,山西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山西省省工信厅新材料工业处处长闫林此前介绍,山西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销售3万余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总投资175亿元,第三代半导体SiC实验室项目或将落地山西近日,山西省商务厅发文指出,第三代半导体SiC实验室项目方负责人修雷明与阳城开发区初步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占地300亩。启动资金8000万元,建设实验室、测试中心、长晶房、办公区等约2000平方米,形成月产5000片碳化硅功率芯片制造能力。项目核心团队是由着名半导体技术专家组成,掌握250多个专利,覆盖原材料制造、芯片制造、IC设计、SiP封装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技术水平。近期,山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布了山西阿斯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项目。该项目由山西阿斯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计划2021年9月开工,总投资190300万元(19.03亿元)。项目将建设10条氮化镓生产线,年生产4英寸氮化镓外延片220000片。建设并装修生产厂房以及生产所需洁净室,办公用房及职工宿舍楼等,其中项目总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其中厂房68000平方米;办公楼7000平方米;综合楼5000平方米;宿舍5000平方米。为何总投资175亿的碳化硅项目和10条氮化镓产线都将落地山西,其实与山西省产业基础和不断出台的政策有密切关系。山西省拥有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作为央地合作的重大战略布局,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启动后,将彻底打破国外对我国碳化硅封锁的局面,实现碳化硅的完全自主供应。一期项目于2020年正式量产,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8万片N型碳化硅单晶晶片、5万片高纯半绝缘型碳化硅单晶晶片的产能。不仅实现了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量产,高纯碳化硅粉料纯度和晶体良品率亦居于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成立于2018年10月的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亦实现了5G芯片衬底材料碳化硅的国产自主供应。在《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碳化硅、砷化镓、蓝宝石等材料,加快引进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产业链项目入晋落地,建成国家重要的半导体研发生产基地。《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西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山西规划》中提出,在电子装备领域,山西将延伸发展半导体装备及下游终端产品。发展红蓝宝石晶体生长装备、平板显示导光板等半导体产品,重点发展砷化镓第二代半导体、碳化硅与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等产品生产及检测装备,提高半导体工艺及产品良品率。进一步延伸发展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电子产品,实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积极引入上游装备制造以及下游器件设计、封装和应用企业,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第二代及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助理邹伟龙表示,“十四五”期间,山西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围绕“新特专高精尖”目标,重点聚焦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培育1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133”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构筑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新引擎。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