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对资源的消耗量巨大,也有一些矿产资源,我国同样依赖进口。国土资源部曾对我国45种重要矿产进行了相关调研,按供应能力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些矿产资源归为三个档次。
首先第一档就是截至2020年时还能实现“自给自足”或者基本保证需求的矿产,共有26种,包括刚提到的稀土,还有钨、锑、镓、铟、锡、钡、石墨等。
其中,钨和锑两种矿产资源还供应着全球80%以上的市场,相比稀土也不遑多让。被称为“稀土王国”的赣州,它不仅稀土储量丰富,还有着另外一个称号——“世界钨都”,钨资源同样十分丰富,累计探明储量就高达117万吨,并且还生产了全球60%的黑钨。而位于湖南冷水市的锡矿山,便有着“世界锑都”的称号,锑资源保有储量高达30万吨。
另外,我国的钼矿、锡矿也供给了全球40%左右的市场。可以说,这些矿产与稀土一样,是我国在世界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优势矿种。
而第二档就是不能保障需求,需要通过进口补充的资源。这类矿产资源有19种,包括我们熟知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资源,还有铜、锰、镍、硼等矿产资源。
以石油和铁矿石为例,这两大战略资源,我国对外依存度都比较高。其中,2020年我国石油进口就达到5.42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相当一部分石油进口便来自世界“能源心脏”的中东。如今石油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商品,进口金额仅次于芯片。
而铁矿石方面,我国对外依存度同样超过70%,2020年累计进口了11.7亿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占比就达到60%左右。可想而知,如何确保我国战略资源的安全供应,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接下来要讲到的第三档,就是我国储量极低,严重短缺的矿产,共有5种,分别是铬、钴、铂、钾盐、金刚石。
就拿钴来说,这种金属资源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陶瓷、动力电池等领域,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我国的钴储量只占全球的1%左右,储量约8万吨,全球储量最丰富的要数刚果(金)这个国家,全球近一半的储量都在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的金刚石储量极为稀少,但人造金刚石技术却是“杠杠的”,早在2016年,我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就已经接近200亿克拉,拿下全球90%的市场。
不过,金刚石虽然可以“人工制造”,但其它矿产资源终归是不可再生,尤其是对于那些严重依赖进口的资源,如何保障它们不被“卡脖子”,迫在眉睫。
当然,我国也早就在行动了。首先是政策上,5年前(2016年),我国就列出了一份战略性矿产目录,把稀土、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纳入其中,对这些资源进行管控。以稀土为例,我国近年来已经对其进行开采总量控制,其中2020年的控制指标为14万吨。
其次,加大海外矿山收购力度以及拓展进口来源。就拿我们刚提到的钴矿来说,虽然刚果(金)储量丰富,但经济水平落后,很多矿山都承包给了国外矿业巨头。正好我国就提前布局了,掌控了该国40%-50%的钴矿产量